單仲偕
筆者於上一篇文章《倡政府善用網絡與市民對話》中提到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的e-method,並帶出一種政府與市民雙向溝通的模式。筆者希望再深化討論,探討公眾諮詢與公眾參與的分別。
首先,筆者需要強調,公眾諮詢可以有公眾參與的成分,但公眾諮詢卻不等於公眾參與。因為公眾諮詢可以看作由上而下的行動,由政府將政策綱領推廣至民間社會,讓公眾就政府提出的方案表達意見,而當中是有政府的既定框架存在。至於「公眾參與」的方式大致可分兩種:一)回應政府提出的諮詢。二)民間社會於政府的諮詢文件以外,另有意見、方案或建議。
兩者間最大的分別是,前者以由上而下為主軸,所以在這現今強調參與民主的時代,往往被看作不合時宜。而後者,這是牽涉到專家/政要等需要聆聽非專家的聲音,展開對普通市民的理解及互動過程,視為由下而上的過程。
2007年7月,曾特首於就任第二屆行政長官後出席立法會答問會。以「走入群眾」為主調,認為傳統公眾的諮詢方式不合時宜,所以曾特首希望推動「公眾參與」。所謂的「不合時宜」,其實是說明一種用舊有方式的治理術,即一種欠缺公民參與的管治方式。然而,儘管曾特首意會到推動公眾參與的重要性,希望改變與市民溝通的方式也好,我們需要理解公眾諮詢與公眾參與的分別,繼而再去探討「公眾參與」的實際意義。究竟「公眾參與」的模式又是怎樣?將在日後再討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