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0年3月8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特區政府施政可「借鏡」溫總報告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0-03-08]     我要評論

——聽溫總政府工作報告有感

施子清 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

 政府高官經常講,做事以香港的發展為依歸,以民為本,我們支持特區政府依法施政,但也支持政府以民為本,高效施政。期待特區政府的施政報告能像溫總報告一樣贏得那麼多喝彩。

 聽了溫總的報告,如報告所說,令人振奮。去年經過金融海嘯一役,中華民族傲然屹立在世界的東方,令西方甚至國際折服,偉大祖國的輝煌成就激發了包括香港同胞在內的全國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今年在「兩會」上聽溫總再次強調「偉大祖國永遠是香港澳門的堅強後盾」,相比去年「兩會」上聽到有更切身和更強烈的體會。受到金融海嘯衝擊,香港經濟表現插水,甚至有將出現冰河期一說。但是在國家的強勁提攜下,香港成為亞洲區繼內地之後經濟表現最好的地區之一,香港最為重要的金融、旅遊、貿易、航運等支柱產業現在又是一片興旺景象。

溫總報告吸引港人眼球

 過去香港市民普遍感覺,香港實行「一國兩制」,國家召開「兩會」是內地的事情,但現在港人越來越意識到,香港和內地是一國,內地的大政方針會牽動到香港,每一項決策都可能帶來和造福香港人的利益。

 溫總報告提到的去年政府工作,包括擴大居民消費,推出家電下鄉、汽車下鄉和農機具下鄉等,其中就有許多港商受惠。家電業過去是香港的主要產業,後來北上,幾經產業調整,家電業再遇挑戰。是擴大內需、家電下鄉的政策令到許多家電企業受惠,這其中不乏港資企業。

 國家大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新建鐵路、高速公路和城市軌道交通,其中又有許多港資參與。是國家的建設方略,讓港資有了越來越寬的投資新天地。

香港面臨同樣的挑戰

 溫總在報告中說,今年發展環境雖然有可能好於去年,但是面臨的形勢極為複雜。特別是世界經濟復甦的基礎仍然脆弱,金融領域風險沒有完全消除,外部環境不穩定、不確定的因素仍然很多。而從內部來看,經濟社會發展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如自主創新問題、結構調整問題、就業問題、財政金融領域風險問題等。他強調,決不能把經濟回升向好的趨勢等同於經濟運行根本好轉。溫總的這個判斷無疑適用於香港,而且對香港是個警醒。

 香港現在越來越有進入福利社會的傾向,每年特區政府預算案公佈前,社會都是一片「派糖」的呼聲,卻少有考慮基本法規定的量入為出原則,少有考慮如何調整結構,增加庫房收入的措施。今年特區政府出乎意料地財政出現盈餘,鑒於世界經濟並沒有完全走出衰退的陰影,財政司本應居安思危,但迫於各界呼聲,仍作出了相當大的「派糖」決定。好在政府還算清醒,說這是一次性的,並不會經常採用的財政政策。

 香港目前一樣面臨熱錢湧動、資產價格高企和何時退市的問題,面臨國際貿易保護主義的問題,而這都影響到香港賴以依托的金融、貿易、航運等支柱產業,影響到香港許多人的生計。因此,香港要增強憂患意識,要有應對各種風險和挑戰的準備。

 溫總報告論述港澳問題時,第一次提到支持香港鞏固並提升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地位,發展優勢產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這對特區政府一段時間來積極發展傳統支柱產業和六大優勢產業的工作思路是個肯定,特區政府應抓住這個機會,爭取國家的支持,取得更快更好的發展。

做好相應的八方面工作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香港雖只是一個七百萬人口的城市,但經營和管理的難度一點也不小。國家提出的八方面工作同樣適於香港借鑒,要因地制宜,結合香港的實際,實事求是加以考慮。

 特區政府也有提高宏觀調控水平的問題,要處理好保持經濟平衡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和管理好通脹預期的關係。量入為出,確保收支基本平衡,保留必須的財政儲備和外匯儲備,確保港元的穩定性。同時,收支保重點,要保證大的建設開支不受影響。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大力發展低碳經濟。政府應加大對新能源企業、環保產業的投入,例如香港電動車行業已有一定的基礎,要大力扶持,使之成為香港的朝陽產業,形成規模效應。

 香港也有統籌發展的問題,現在市區高度發展,但城郊島嶼,特別是新市鎮還有很大潛力,特別是與深圳交界的地方,有許多通道可以發展成繁榮市井。

 人才是強國之本,也是興港之本。香港要像內地一樣大力實施科教興區戰略。從諾貝爾獎得主誕生香港,從香港素有光纖之父一事看,香港有很深的科技功底,用好了,就能為香港找出一條發展新路作大貢獻。香港要大力發展教育,發展亞洲教育中心喊了多年,一定要有實招,落到實處。在發展教育,引進人才方面,香港一定不可以有狹隘的觀念。

 有人說香港是文化沙漠,但卻忽視了香港是亞洲影視文化的發祥地,是功夫和武俠文化的發祥地。文化的元素是多元的,有大眾的,也有小眾的,有通俗的,也有高雅的,在香港這個多元的社會裡一應俱全。香港應加快利用西九文娛區的建設,推動香港文化建設上一個台階。

 改善民生是經濟發展的根本目的,現在香港客觀存在貧富差距越來越大的問題。政府不單是從平息民怨的角度出發,還要確實考慮社會財富的平衡,增加市民收入,帶出更多社會消費。就業和置業現在成為年輕人一道越來越厚難以逾越的牆,政府一定要想出辦法,幫助青年人解決困難。

 香港本來就是一座國際性大都市,一直以來國際性有餘,眼睛向內不足。在國家大踏步發展的時候,香港跟不上步伐就會掉隊。香港除了繼續加強與世界各國和地區聯繫外,重點是如何加快與內地的融合上。平心而論,香港與內地在框架上結合有了,但深入有機的融合還很不到位,這也就意謂着還有很多機會沒抓住,有待我們去把握。

 政府高官經常講,做事以香港的發展為依歸,以民為本,我們支持特區政府依法施政,但也支持政府以民為本,高效施政。期待特區政府的施政報告能像溫總報告一樣贏得那麼多喝彩。

相關新聞
特區政府施政可「借鏡」溫總報告 (2010-03-08)
釋疑解惹:「公投」違法為何不制裁、糾正? (2010-03-08)
民營經濟的十大好處 (2010-03-08)
西座內望:社民連終於向公民黨開刀 (2010-03-08)
解讀溫總理報告 (2010-03-08)
應設立「國家中西部開發銀行」 (2010-03-06)
加強兩岸文化交流 促進祖國和平統一 (2010-03-06)
世紀風雲:中國知識界:你們在哪裡? (2010-03-06)
鼓吹公投者可憐寂寞 (2010-03-06)
「假公投」注定失敗 (2010-03-06)
加強政策支持 加快推進港台實質聯繫 (2010-03-05)
盡早發行五百元人民幣現鈔 (2010-03-05)
「功能組別」符合香港實際 (2010-03-05)
校園毒禍為何日趨嚴重 (2010-03-05)
新一年全面啟動中國新政 (2010-03-04)
「一國兩制」 本末不容倒置 (2010-03-04)
既是「馬危機」也是台灣危機 (2010-03-04)
陶君行欲搶梁家傑地盤 (2010-03-04)
活化居屋市場 解住屋需要 (2010-03-04)
來論:警惕「公社黨」師承陳水扁濫招推「公投」 (2010-03-03)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