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元龍 全國工商聯副主席 全國政協委員 天津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我們經常聽到這樣的說法,「國企是共和國的親兒子,是長子,我們不壟斷誰壟斷」。民企在很多領域不但不得其門而入,而且在其他競爭領域正在黯然退出。我們也看到一些掌握土地、資金、許可權等資源的部門對民企鐵面無私甚至嫉惡如仇,就怕沾上民企,有朝一日說不清楚。我們特別遺憾的是還有不少人把成功的民營企業家都看成靠權、靠黑、靠賄的奸商,而不清楚絕大多數的民營企業家是靠勤奮、靠機遇、靠頑強的毅力,靠致富政策而發展起來的。民營經濟是每一個普通民眾在經濟領域中開創自己事業的唯一途徑,因此,再次梳理一下民營經濟、民營企業在經濟社會中的積極作用,會有相當的實際意義。
1、提供就業:目前全國7.67億就業人口中的7億人就業於非國有領域,其中城鎮2.93億就業人口中70%的人就業於民營企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國企改制中的下崗職工大部分在民企重新就業。沒有民企的存在,國企改制是不可能成功的。
2、上繳稅收:我國稅收1/3來自國有及國有控股,外資15%左右,民企的貢獻約在50%左右。即使金融危機來臨,民營企業上繳的稅收仍在40%以上。我們往往過於注重企業規模,沒注重企業效益,民企的稅收比重高於國企和外資,尤其在縣以下財政體制內,其作用更不可忽視。
3、維護穩定:目前全國700萬家民企3000萬家個體戶,每個企業少則5-10名員工,算起來民企至少容納了兩億職工。兩億人凝聚在若干企業裡,國家政府的政治動員力就是通過企業才可能傳達到每個人和他們的家庭。有人評價國企、外資、民企的作用,說無國不大,無外不快,無民不穩,是有道理的。
4、內需動力:中國的內需市場近期不可能完全替代海外市場的原因是,中國人普遍收入還低。按聯合國貧困等級,每人每天一美元的有1.4億人,每天兩美元的近7億人!中國有能力消費耐用消費品和利用信貸消費購買車、房的人不過1.5億人,這些人大部分是民企老闆、公司高管和個體經營者。我們要讓更多的人加入這個隊伍,形成更大的中產階層,才有可能真正啟動中國高端消費市場。
5、公平競爭:當年國企從眾多競爭領域退出,這幾年又重整旗鼓殺回,市場意識大幅增強,這應該感謝民企造成的咄咄逼人的競爭態勢和鯰魚效應。民企門檻低,只要聰明、勤快、會抓機遇,都有成功的機會。因此,與國企和外資相比,民營經濟是中國最公平、最平民化的致富道路。
6、自主創新:中國85%的自主創新來自民企,天津市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中70%是民企。因為民企有成本的壓力,有決策自主的優勢,所以決定了他們必是自主創新的主體。而中國未來國際競爭力就來自創新的水平,因此民企是中國國際競爭力的重要力量。
7、社會責任:汶川地震發生後,全國捐款800億中60%是民企捐助。98年亞洲金融危機和08年世界金融危機後,大批海外企業紛紛撤離,有的甚至不辭而別,留下大筆欠債。而中國民企不論發生什麼事情,只有堅持在自己祖國的土地上,他們是中國的草根經濟,深深的扎根在家鄉的土地中。
8、推動法治:民營企業特別是那些中小企業無權無勢,他們深知法制環境對降低交易成本的重大影響,他們最希望有一個公平公正的法治環境,早日脫離那種「不給錢不辦事,給了錢要出事」的怪圈。他們最希望社會和諧發展,因此他們是中國法治建設的重要推動力。
9、自營高效:相對國企,民企投資不需國家掏一分錢,也就是說不要全民出一分錢,自負盈虧。只要法治環境健全,企業生死責任均由企業主承擔,他們最了解什麼時候投資,什麼時候破產。民企的資本回報率遠高於其他類型所有制企業,民企是最有效率的、最有效益的企業。
10、新價值觀:現在歌星、球星是年輕人追逐的偶像。這是價值觀扭曲的現象,是社會缺少多元化出路的結果,是社會資源分配不合理的結果。一個健康向上的社會中追求好的生活、自力更生、合法追求財富是一條重要的價值觀。應該樹立那些合法致富的典範,把他們當作新時代的偶像,教育引導他們由老闆向企業家轉換,企業家向社會賢達昇華。社會賢達者即是社會財富的創造者,也是社會責任的承擔者。我們要盡快樹立起中國的巴菲特、比爾.蓋茨企業家形象,同時樹立起文學家、藝術家、各行各業成功人士的形象,就是要社會出路多元化、民營化。這不僅是經濟問題,恐怕更是一個政治問題。
科學發展觀講究的是科學,科學是按客觀規律辦事,民營經濟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和軌道,決定了它必然是其中最基礎的、最根本的推動力量,毫不動搖的發展民營經濟是全社會的歷史重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