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信之
港鐵行政總裁周松崗上周在業績發佈會上表示,今年6月將根據「可加可減」機制檢討票價,隨即引起公眾關注,擔心在經濟剛剛復甦之際,又要面臨交通費上調的壓力,即使加費只是毫釐也是「小數怕長計」,對於基層來說可謂百上加斤。有與交通界關係密切的政經界老友向信之透露,港鐵處理加價,既嚴格按照機制又十分審慎,尤其是注意平衡股東與公眾利益,「機制話要加卻唔加,就對20多萬股東唔公平;港鐵每年都出10多億扶助基層,要再做更多洁A睇怕都要問政府齯蔗恭得囉。」
老友說,港鐵的「可加可減」機制,是把綜合消費物價指數與運輸業名義工資指數的變動進行運算,只要得出1.5%的票價調整,便會自動加價或減價。目前的情況是,去年綜合物價指數已按年升1.3%,把這項變動除半後,再計及去年累計的0.7%增幅,已達1.35%加幅水平;到本月底公布運輸業名義工資指數,如果與綜合消費物價指數相加,超過1.5%,便要上調票價。
消費物價指數 已逼加價機制上限
雖然港鐵去年已調升薪酬,但未知其他運輸行業的調整幅度,所以港鐵現階段難以確定是否需要加價。不過,老友坦言,即使要啟動加價機制,估計每程車費也只上調0.1元至0.2元,加幅相對溫和,如果硬要港鐵連這1、2毫都不加,道理上說不過去。「當年地鐵同九鐵合併的其中一個條件,係要交出票價自主權。既然雙方已達共識,將票價調整交畀機制去處理,咁如果運算結果係加價,就應當執行,如果唔係,好難向26萬名小股東交代。」
老友說,其實港鐵的角色都算複雜,既是上市公司,但政府又是大股東,因此既要兼顧股東投資回報,又要考慮社會公眾利益,「要隅滫抾”得平衡唔係咁易」;如果只傾斜公眾利益,對香港商業社會的發展沒好處,更何況港鐵每年用於長者及學童等多項優惠的開支,已高達11億元,相當於港鐵去年約110億元收益的1成,「都算唔話得啦。」
優惠已佔1成收益 再多對股東不公
環觀全球多個地方,政府或者會承擔鐵路項目的基建投資,亦會因為照顧弱勢社群需要而在票價上作出補貼。老友翻查相關報道發現,港鐵投資的北京地鐵4號線,核算車費本來每程收2.4元人民幣,但北京市政府卻把地鐵票價統一為2元人民幣,為此,北京市政府會按每人每程給地鐵營運商0.4元人民幣補貼,以此保持鐵路公司的基本合理收益。
老友說,如果港鐵今次真的加價,一定惹來部分人士炮轟,「我唔係話唔需要照顧基層,不過,相關責任點都應該由政府承擔多齱C」他建議,長遠而言,特區政府需要研究參照內地的相關做法,考慮以公帑合理資助個別弱勢社群的交通開支,而不要再把責任完全交給港鐵負擔,這樣才能有效兼顧商業運作與社會訴求,平衡及照顧各方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