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董橋《舊時月色》
王文靜
我非常同意董橋說過的一句話:有愛好的人會比沒有愛好的人雙倍地快樂,因為有愛好的人同時生活在兩個世界裡。
但是癡迷過董橋的文字一段時間以後,再次翻開他的散文集《舊時月色》時我開始重新審視源自內心的這份「兩個世界」的快樂。在幾年後重新再來讀董橋文字後心境有了不同。
前幾年,董橋的文章用它的無窮魅力u心攝魄迷住太多「閱讀中人」,因為那文字中盡透茪j家風範的盎然古意、精美情致、清寒中飄來擋不住的股股幽香。實在無法閉上繼續馳騁下去的閱讀目光,哪怕小憩一會兒,揉揉疲累的眼眸都捨不得,恨不能一口氣讀完。
可是讀蚥附荂A自己快樂愈來愈少,反而漸生煩惱。「民國遺少」董橋有茪鷜的蔭蔽,大家族的闊綽,童年的南洋、少年的台灣、青年的英國倫敦,壯年以後的繁華世界香港,這樣的董橋人生經歷生活品位,無論是少年讀書,青年留洋,壯年著書,我輩哪能堪比?不由會生出太多的自卑。自卑重了,就真的中了文字的毒,失了太多的自信,寫作的勇氣,閱讀的樂趣。
「文化遺民」董橋成長在民國時期,自然有茪茩囿漸蟆穇△瓷C比如他說民國時代的女孩子很漂亮,跟現在女孩的漂亮不同,民國女孩的漂亮是很含蓄的,像宋美齡、宋慶齡、畫家郁風、台灣的林海音,都是。但是時代不同了,時光也不可能倒流,那些逝去的人和物終歸要走進歷史,我們必須承認即便那時的漂亮女子,在今天的欣賞水平來看,他們的那種溫婉含蓄典雅高貴的氣質,在今天是不可能複製的,她們只屬於那個時代。
如果我們把董橋的文字比喻成「民國美女」的話,那舊時月色中的芬芳佳人恍如隔世。董橋筆下的文字只屬於董橋,刻意的模仿和追隨就有如優孟衣冠,丟了自己筆下蓬勃的朝氣,束縛了自己思索和探求,那快樂自然就少了許多。這就真像魯迅教導顏黎民說的那樣 「只看一個人的著作,結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優點。必須如蜜蜂一樣,採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前幾年,董橋的文章好到學者陳子善先生說:「不能不讀董橋」。不能不讀,但不能讀到忘了自己,忘了董橋以外的好書。天涯閒閒書話就有人說「在風花雪月裡站久了,就想找件棉襖禦禦風寒」,我想就是這麼個理兒。「棉襖味道」的文章讀起來溫暖,淚沾衣襟,暖心暖肺,當你扔掉它時,感覺陽光暖了,春天來了。比如讀畢淑敏,就是這種感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