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忠信 台灣政治評論員
千呼萬喚始出來,馬英九與蔡英文的「雙英辯論」終於敲定了,確定以辯論形式出場,時間暫定四月底以前,有關辯論主題,「總統府」與民進黨中央口徑一致,同聲說「主題就是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談了兩年的兩黨主席會晤,經過延宕與過招以後,「雙英」總算可以坐下來談了。
公元兩千年台灣首次「政黨輪替」,二○○八年又再度「政黨輪替」,國民黨與民進黨都有在野經驗,知道「民意最大」的厲害,權力的傲慢也知有所節制,然而,兩黨卻總是沒有學會三件事:一、為什麼不能坐下來學習解決紛爭?二、在人民福祉問題上,為什麼不能找出共識?三、為什麼不給下一代或外界一個正面典範?
兩黨應學習對話解決紛爭
如今,得票57%的馬英九,兩年後民意支持率始終在30%以下低檔徘徊,馬英九發現民調如此低迷,非走出深宮與反對黨對話不可。反之,民進黨由「三連敗」谷底逐次爬升,總算恢復了自信,也比較願意與國民黨交手,意圖使反對黨與執政黨平起平坐。正是雙方各有動機與盤算,才會有「雙英辯論」的出現。
美國總統奧巴馬強力推銷健保方案,在國會通過立法以後,奧巴馬民調上升20%,回復到一年前就任時的支持度,奧巴馬拿自己民調下滑開玩笑說:「如果你靠名嘴或民調治國,便會忘了服務公職時的初衷。」奧巴馬的「反敗為勝」,給了馬英九非常大的啟示,馬英九心腹金溥聰就說:「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之於馬英九,等於健保之於奧巴馬。」既然重大政策不能迴避,不如衝衝看,與蔡英文「單挑」再說,反正馬英九民調已不見好轉,「死馬當活馬醫」,挑選ECFA辯論做一個「突破口」,或可轉移民怨之不滿。
蔡英文兩年前接掌黨主席,民進黨是一片廢墟,陳水扁被收押,「世紀審判」使民進黨形象被拖到谷底,「四大天王」各有算計,未來前途毫無希望。蔡英文忍辱負重登場,一方面要應付黨內「挺扁派」的掣肘,一方面要忍受黨外的冷嘲熱諷,在不看好情況下,民進黨竟然打了幾場漂亮的立委補選,縣市長選舉也贏了關鍵的宜蘭縣,蔡英文在黨內聲勢看漲,「吾已非吳下阿蒙」,即使「四大天王」也要敬她幾分,黨內最大派系「新潮流」也暗拱蔡英文成為新共主,「小英」成了不可低估的「老鷹」。
「雙英辯論」只會各自表述
民進黨後勢看好,蘇貞昌民調也扶搖直上,為了搶得先機,蘇貞昌率先宣布參選台北市長。在蘇貞昌的如意算盤認為,台北市的選民結構「藍大於綠」,當選不易,如能「少輸為贏」,趁勢再參選二○一二年「總統」,至於未來有勝算的「新北市」,則丟給蔡英文去處理。蘇貞昌凡事以自我為中心,罔顧黨的整體利益與布局,由此可見一斑;蔡英文則吃了悶棍,心裡再不高興,也不能形之於外,因此也趕快宣布參選黨主席連任,一則避免是非流言,一則擺明不捲入「新北市」市長選舉。當輿論媒體再度炒作「雙英會」,馬英九民調低迷,蔡英文竟與馬英九民調相當,「郎有意,妹有情」,馬英九要挽救支持度,蔡英文「借力使力」「另闢戰場」,「雙英辯論」就水到渠成了。
「雙英辯論」勢必只是一場沒有贏也沒有輸的朝野互動,一則ECFA已各有立場,國民黨是強調它的正面利益,民進黨是着眼它的負面衝擊,雙方是從各自立場看一物之兩面。台灣與大陸的貿易依存度愈來愈高,台灣不可能自外於「東協加一」市場之外,大方向已如此,兩黨只是在「各自表述」而已,國民黨批評民進黨「鎖國」,民進黨批評國民黨「賣國」,政治語言皆掩飾了事實,「雙英辯論」也不過是把雙方各自立場再說明一次而已,外界自然以平常心看待朝野政黨領袖的第一次接觸。
有媒體解讀「雙英辯論」是二○一二年「總統」大選辯論「提早進場」,當然是過度解讀,但也不可低估此次辯論的後續效應。馬英九已「輸得不能再輸」(Nothing to Lose),透過ECFA的辯論與簽署或可扳回一城,為低支持度加分;蔡英文若表現搶眼亮麗,也為自己邁向「總統」之路加碼,成為民進黨超高人氣「新天王」,從呂秀蓮、蘇貞昌的冷言冷語看出,「舊天王」並不樂見蔡英文與馬英九搭橋式的「雙英會」。關鍵還是今年底的「五都選舉」,哪一黨獲得三席,就為「總統」大選加分,至於「雙英辯論」,恐怕只是一場「政治秀」,對大局影響有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