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榮忻 2010年博鰲亞洲論壇「亞洲青年領袖圓桌會議」中港代表 全國青聯委員 香港菁英會主席
香港繼成功舉辦東亞運動會之後,雄心勃勃計劃申辦亞運會。
為了國家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和加快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我建議香港聯手深圳,利用「一小時優質生活圈」之地理優勢,配合珠江三角洲區域發展規劃綱要和粵港合作框架協議之出台,聯合申辦和舉辦2019年第18屆亞洲運動會。
亞運會每四年舉辦一屆,自本世紀以來,先後有韓國的釜山、卡塔爾的多哈舉辦過第14、15屆亞運會,目前中國的廣州正加緊籌辦第16屆亞運會,緊隨其後的是韓國的仁川將承辦第17屆亞運會。接着下來,2019年的第18屆亞運會花落誰家,是個未知數。從韓國兩座城市在僅僅相隔兩屆後即能得以兩次成功舉辦亞運會,可以看出,一個國家多辦幾次亞運會不是問題,關鍵是誰的實力強,誰的決心大,誰的意念新,誰就最有希望。
筆者認為,以香港和深圳現有及未來的經驗、設施及地理優勢,聯合申辦和舉辦2019年第18屆亞運會,成功爭取的希望最大,機會也最高。其途徑就是走一條舉辦低碳型亞運會的新概念模式。
港深聯合申辦亞運會的有利條件,一是在於港深擁有「一小時優質生活圈」的優勢,也就是利用貫穿兩地的便利交通設施,包括廣深港高鐵、跨境地鐵、港珠澳大橋等大型跨境項目的建設,二是在於兩地都有或即將有舉辦國際體育盛會的經驗和設施。
深圳目前正緊鑼密鼓籌辦2011年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即將落成一批國際一流水準的運動場館;
香港在與內地城市聯合舉辦國際體育賽事的協調及分工上完全沒有障礙,08年配合北京奧運舉辦馬術項目、09年成功舉辦東亞運動會,就是活生生的成功例子,所以有條件有能力聯合深圳申辦2019年亞運會。
在特區政府財政預算案中,財政司長說香港會大力推進低碳經濟;在國家「兩會」中也強調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要重視發展低碳經濟;即將開幕的博鰲亞洲論壇亦以「危機與綠色解決方案」為大會主題,重點探討氣候危機與低碳經濟。低碳經濟發展已然成為國際及中國非常重視的一個重要思想。
筆者認為,重視發展低碳經濟,就要好好運用現有區域性硬件資源,節能減排,減少廢水廢氣和廢料的排放,包括建築廢料的產生;節省用水節約用電;減少開礦和砍划木材及消耗其他天然資源,達致形成綜合環保效益。
香港和深圳聯手申辦舉辦亞運會的好處正在於此,可以產生一加一等於無限的概念:可減少開支,減少大興土木建設新場館新設施,進而可以減少建築廢料和沙塵的產生,也自然減少用電用水及減少天然資源的浪費,符合低碳環保發展之餘,也可更充分運用現有區域性資源,使低碳型運動會不僅僅是句口號,而是付諸實現,成為帶領世界、實現節能減排、發展低碳型經濟的有益探索。也可以再次充分發揮及證明「一國兩制」 的優勢。
有見於此,本人建議,未來香港可以也應該與深圳攜手合作,共同申辦和承辦2019年第18屆低碳型亞運會,集中資源辦大事,走一條低碳型運動會的發展道路,推動港深合作朝更深更寬的領域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