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大專2012參與「公投」鬧劇,在電台節目上被街坊和年輕朋友喝倒彩。
郭中行
選舉究竟是為了什麼?是選出以香港利益為依歸,為市民謀福祉的人參與立法會事務。但這次補選卻不是為了選出更好的候選人,而是變成了所謂「公投」,向中央的憲制權力挑戰,補選的意義已經與真正選舉背道而馳。而且「公社」故意將所有社會問題都與普選掛u起來,候選人自編自導自演,這種鬧劇不理也罷。投了一票什麼也表達不了,反而鼓勵了「公社」伺機再來一次補選,徒令香港折騰。
4月1日愚人節,「大專2012」正式宣布派出5人,參選立法會五區補選,他們聲稱參選的目的是因為「擔心是次『公投』會鬧劇收場,故希望以獨立身份報名參選,重新聚焦『2012年雙普選』,及取消功能界別的議題。 」簡單而言,就是確保「公投」能夠順利進行,並且再次炒熱「公投」的氣氛,難怪黃毓民對於這班「大專2012」大感孺子可教,更有指這班人是名副其實的「社民連B隊」。
一班有學聯背景的青年參選,是否能夠炒熱氣氛仍是未知之數,始終幕後安排的感覺太重,並非年青有激情就一定可以打動選民,尤其是這些人的說話口吻神態就是一副社民連模樣,說他們與社民連無關,有人會相信嗎?只會令選民更加認定這是一齣鬧劇。但不論外人怎麼想,「大專2012」突然參選,至少能讓「公投」繼續下去。不過,公社兩黨對於這班大專生參選卻憂喜各異。社民連自然是得其所哉,既可讓選舉工程繼續;又避免在「B隊」問題上與公民黨過分緊張。但公民黨卻不這樣想,公民黨的擔心主要有兩點:一是不知道這班人的政治力量有多少,如果最終高票落敗將令陳淑莊及梁家傑相當難堪;更擔心社民連會否來個順手牽羊,在兩區將票倒進他們身上,利用投票率低的情況,一舉將兩席取過來,來個借刀殺人。
青年參選 「公社」一喜一憂
如果說這個說法可能有點聳人聽聞,公社兩黨同盟之心可昭日月,社民連大佬個個仁義禮智信又怎會向盟友背後來一刀。那末公民黨另一個擔心卻是相當實在,就是一班與「公投」政綱完全一樣的候選人參與補選,只會令到選民更加困惑,就算是支持者亦不知道該投哪一隊?因為這種分隊的做法與過去立法會選舉時的分隊參選不同。以往部分政黨在選舉中分隊參選,目的是善用比例代表制的剩額,以爭取更多議席,所以要求支持者有策略地投票。但這次兩隊人表面上是不同團體,但背後又有千絲萬縷關係,政綱表面上是一樣,但具體議題又有不同發揮。最終支持者根本不知道究竟應投哪一隊。
可以預期,「公社」最終一定將大專生及其得票相加作為「公投」的總得票率。不過,他們舉行「公投」的原意是提出所謂單一議題讓選民藉補選投票。但既然是單一議題,何以有兩隊甚至以上提出相類似的議題?或者有市民贊成盡快普選,但又不希望「解放香港」,不想與中央對抗,怎麼辦?或有市民認同年青人參政,但不支持急進式民主,這一票又怎麼算?又或市民只是支持「公社」但並不認同急進手段,最終投了一票又是否反映民意對於所謂單一題議的看法?加上壓根兒反對「公投」的人又如何表達呢?這次所謂「公投」根本從來都不是單一議題,當中摻雜了候選人因素,政黨因素,甚至政綱等,如果將最後得票率全部等如支持單一議題,是將結果過分解讀,忽視了選舉背後複雜的因素。
故意將社會問題與普選綑綁
事實上,「公社」為了推高補選投票率,已經將議題不斷擴大,由盡快普選及廢除功能組別,擴大至貧窮問題、最低工資、強拍以及各種社會爭論點,「公社」故意在宣傳中將這些議題與「公投」議題混為一談,就是知道單是政制問題不足以催促市民投票,因為政制從來不是市民最關心的議題,但如果將其他經濟民生議題都與政制掛u起來,將問題簡單化為民主普選,將有助爭取更多市民投票。但問題是選舉至今已不是「公社」所謂單一議題的選舉,市民這一票只是反映對某一議題的看法,不能簡單歸納為對政制的訴求。同時,市民就算對各種社會問題有不少看法,是否要被「公社」如此強制性綑綁?市民期望最低工資能夠保障基本生活,但投了「公社」一票不過被闡釋為支持「公投」議題,市民以為反映了意見,實際上卻成為「公社」的籌碼。這種的投票究竟有什麼意義,既然補選已被賦予了太多不同的意義,結果又容易被有心人闡述,最好的辦法就是不投票,不要成為「公投」的籌碼、為這齣鬧劇搖旗吶喊。
最重要的是,選舉究竟是為了什麼?是選出以香港利益為依歸,為市民謀福祉的人參與立法會事務。但這次補選卻不是為了選出更好的候選人,而是變成了所謂「公投」,向中央的憲制權力挑戰,補選的意義已經與真正選舉背道而馳,變成了一次對抗中央的鬧劇。而且「公社」故意將所有社會問題都與普選掛u起來,候選人自編自導自演,這種鬧劇不理也罷,投了一票什麼也表達不了,反而鼓勵了「公社」伺機再來一次補選,徒令香港折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