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振 資深評論員
從華盛頓向民眾發出「購買美國貨」、刻意放大豐田汽車事件、無理向「中國製造」產品徵收高額關稅等系列行動可以看到,美國正實施全方位的貿易保護措施。白宮希望此舉能夠挽救奄奄一息的汽車業;降低居高不下的失業率;減少沉重的債務負擔。但歷史的教訓和經濟學理論都證明,趕走外國貨將使美國企業失去「競爭」動力,無法推出具有競爭力的產品,到頭來仍無法挽救企業的破產命運。徵收中國產品的高額關稅,將進一步擴大貿易逆差,導致美元更加搖搖欲墜。最後,美國將為其「貿保」措施付出沉重的代價。
美國曾經在二戰後實施貿易保護,對2萬種進口美國的產品徵收高額關稅。結果導致美國、世界經濟出現整整十年的大衰退。現代經濟學理論認為,實施貿易保護,雖然可以暫時為企業的產品找到出路,但從長遠來看卻是斷了企業的前程。因為競爭才是社會進步的靈魂,經濟發展的動力;競爭使企業重視人才,讓人才不斷創新,使智能庫得到最大的發揮。實施貿易保護,使企業失去競爭的環境,勢必無法將有限和寶貴的資源花在推出新產品上,而是用來「打好政府關係」,爭取更多救濟金,最終使企業墜落到自我陶醉的死胡同。
計劃趕走所有外國汽車
華盛頓「精英」「找到」了一條可以有效「挽救」美國汽車業的「捷徑」,就是趕走所有外國車。美國高調要求民眾購買美國車、放大豐田汽車事件等都是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按照自由競爭的法例和規律,某種產品如果在質量方面有問題,政府應該監督企業採取回收處理的措施,以保證消費者的權益。而近期的豐田汽車事件,經過華盛頓「精英」的高倍放大,已經演變成一起政治事件。美國趕走豐田車後,接下去要趕本田車、韓國車和歐洲車,至於怎麼個趕法,全在「精英」的掌控中。
放大豐田汽車事件是美國實施貿易保護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實,美國製造的汽車亦經常發現各種各樣的質量問題,但美國政府絕不會好似將日本車質量問題盡量放大的做法。更不會由國會召開專門聽證會,並現場直播,而是轉為低調處理。放大豐田車事件當然可以將外國車「順利」趕出美國,但卻使汽車市場失去最寶貴的「自由競爭」。一個非自由競爭的市場必然使美國車沉睡在壟斷保護的安樂椅中,不思長進並無法參與新的競爭。其結果將像東歐的社會主義國家一樣,因為長期閉關自守而不堪一擊。
打響貿易戰損人不利己
美國國會眾議院近期通過了奧巴馬政府提出的巨額經濟刺激方案,該方案特別增加了「購買美國貨( Buy America )」的條款。部分官員甚至在大會高呼:「購物要購美國貨,裁員該裁外國人」。美國媒體還披露,目前至少有12個針對「中國製造」的貿易保護法案正在討論之中,顯示白宮政府已經鐵下心實施全方位、大規模的貿易保護主義行動。該行動必然引起其他經濟體的報復和效仿,從而引發國際貿易大混戰,結果把全球經濟再次推向災難性的深淵。「購買美國貨」已成為損人不利己的愚蠢行為。
白宮政府的貿易保護政策雖然受到企業界的歡迎,因為他們的產品享受到壟斷的市場。但同樣受到經濟專家的普遍反對,並認為是「鼠目寸光」的短視做法。為了眼前的利益而拋棄企業進步的動力,為了自身而不顧貿易夥伴的利益,將把美國帶上絕路。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學教授撰文稱,美國應該尋找的是雙贏政策,而不是貿易保護;從中國進口服裝,同時向他們銷售電腦和數據儲存設備,對兩國都有利。《華盛頓郵報》亦載文認為,「購買美國貨」是貿易保護政策的總體現,是一劑麻醉藥,將對美國和世界的未來產生難以想像的惡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