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0年4月21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論點匯萃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修理」高盛整頓市場 加強監管防範風險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0-04-21]     我要評論

 【本報訊】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向紐約曼哈頓聯邦法院提起民事訴訟,指控高盛集團在涉及次級抵押貸款業務金融產品問題上涉嫌欺詐投資者,造成投資者損失超過10億美元。輿論認為,美國當局加強打擊金融危機期間金融衍生品的欺詐行為,有利於完善對金融衍生產品的監管,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奧巴馬能否憑「修理」高盛重整金融秩序,全球正拭目以待。美國的經驗對中國亦有啟發,處理資產市場的風險永遠是預防勝於治療,必須未雨綢繆。

《香港經濟日報》社評:高盛遭算帳 銀行麻煩陸續來

 《香港經濟日報》發表社評認為,「由於公眾對造成金融海嘯的華爾街的痛恨未消,近月華爾街又故態復萌,狂派花紅,更添民怨;擅於把握民情的奧巴馬年初已表明,對華爾街開戰,現在證交會起訴高盛無論是否配合其開戰行動,奧巴馬都將藉此棒打華爾街,嚴限銀行從事高風險活動,長遠勢打擊金融機構盈利能力。因此,檢控高盛只是金融機構被算帳的開始,未來證交會及奧巴馬還有接續行動,此將大增金融股的政策風險及股價波動。」

《金融時報》中文網社評:美國證交會與高盛決鬥

 《金融時報》中文網刊登社評認為,「此事不僅關係到一家銀行的聲譽。它將證實許多投資者的看法,即華爾街在操縱遊戲。據稱,其他銀行也做了類似的交易。此前保爾森一直被視為英雄人物之一。畢竟,他為自己的投資者賺得大約150億美元,這些投資者支援他的直覺,認為次貸市場將要出問題。在媒體的人物介紹中,他一直是受到尊敬的對象。但是,獲利於別人的判斷失誤是一回事(如果他們本來就在犯錯的話),可任何有關他用狡詐手法獲利的說法,都將損害他的形象。高盛近期在其年報中表示,公共關係是其業務面對的一項關鍵風險。這話說得頗有先見之明。美國證交會的起訴已使該銀行的聲譽面臨風險。」

《信報財經新聞》社評:美國證監控高盛雷聲大雨點小

 《信報財經新聞》發表社評認為,「美國政府作勢要打大鱷,但從目前種種跡象來看,是雷聲大雨點小,既對高盛影響有限,也並未動搖華爾街的金融市場遊戲規則。美國證監有心無力,高盛的地位看來不會受到動搖。」

《頭條日報》社評:金融體系歪風亟須雷厲整治

 《頭條日報》發表社評認為,「美國金融界的歪風經過多年發展,已變成根深蒂固的既得利益勢力,在政壇固然極有影響力,甚至連監管部門,也有錯綜複雜的關係,奧巴馬政府就算有心整治,亦要投鼠忌器,這次檢控高盛雷聲大,但最後雨點小的機會還是很高。」

《證券時報》署名文章:高盛事件趟入美金融監管深水區

 《證券時報》發表陳東海文章認為,「SEC起訴高盛一事,將可能推翻金融危機後美國政府的一個主要監管原則,就是『大到不能倒』的原則。『大到不能倒』原則,本意是加強對於規模過大的金融機構的監管,防止其冒險行為對於社會的危害性,但是客觀上將助長金融機構的做大慾望,以規模來要挾國家和社會,反而放大了系統風險。所以,這種短視的、功利化的監管原則,助長了道德風險。而對於美國和全球第一大投資銀行的起訴,將宣判不再有任何金融機構可以高高在上的為所欲為,將對於美國和華爾街的金融文化和運行方式產生深遠的影響。華爾街的未來,需要小心了。」

《中國證券報》署名文章:高盛「欺詐門」帶出監管「燈下黑」

 《中國證券報》發表明金維文章,認為「在金融業快速發展的今天,許多金融產品變得越來越複雜,除了投行等設計這些金融衍生品的專業人士之外,參與其中的投資者甚至並不知道其中掩藏的風險,更不用提缺乏金融專業知識和市場經驗的普通民眾了。在這種複雜性的背後,隱藏了許多問題,包括欺詐、操縱、誤導和存在明顯利益衝突的交易行為等。這一塊『藏污納垢』之地何時才能大白於天下,應成為今後加強金融監管的重要方向。」

人民網署名文章:高盛:死期將近?

 人民網發表王麗穎的文章,認為「高盛算是撞到了美國政府的槍口上。這段時間,華爾街本來就很敏感,因為美國民主黨與共和黨正在進行一輪關於金融監管改革的角逐賽,對高盛的起訴很明顯有助於奧巴馬。在上周六的每周例行廣播講話中,奧巴馬把一直反對金融監管改革措施的共和黨推上了風口浪尖。他稱,共和黨人與10多位華爾街高管密謀如何阻止金融監管改革方案的事,讓很多民眾立刻明白,誰在袒護高盛這個大到不能倒的『騙子』。奧巴馬批判共和黨人的金融改革主張會導致更多的銀行提出救助,會出現更多的欺詐行為。業內人士認為,這無疑是繼醫改後,金融監管改革能夠順利推行的一個好推手。」

《經濟參考報》署名文章:美金融監管改革真能拿高盛祭旗嗎?

 經濟參考報發表王龍雲的文章,認為「這回SEC挑戰高盛集團的官司未來有兩個看點:一要看這場官司如何解決,雙方對抗到底還是握手言和?有報道援引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證券法教授約翰.科菲的話說,在高盛事件上,SEC有些咄咄逼人,它就是想告訴外界,這回是高盛錯了。但也有分析指出,雙方唇槍舌劍是做給外人看的,最後很可能是高盛掏錢換取和解協議。二要看這場官司將給美國金融監管改革進程帶來什麼。一些歐美媒體認為,無論這場官司的結果如何,奧巴馬政府都會以此為契機,將更為嚴格的監管內容寫進法案當中,為全球金融監管樹立一個美國式標杆。」

《上海商報》署名文章:高盛欺詐門問題究竟有多嚴重

 《上海商報》發表孫立堅的文章,認為「高盛是否最終會被美國司法部門認定為這樣一種不光彩的『欺詐者』,目前還很難判斷。但是,在次貸危機中所上演的一齣齣通過現代『金融工學』工具所開發出來的看似可以科學地『轉嫁風險』的方法來掠奪社會財富的鬧劇,今天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認識到了。儘管事前很難發現這種『陰謀詭計』,甚至很多這樣掠奪財富的表外業務在當時監管漏洞的情況下『合法』地被得逞。比如,在房地產市場繁榮的時候,貸款人的信用條件被高估,資產的信用評級也隨之被美化,於是,不知情的投資者為了尋求低風險的投資產品輕易地選擇了信用級別高的產品或具有一流信譽的金融機構的『指導』,最終在金融工學的複雜性面前模糊了對風險的認識和警覺性,遭遇到了危機所帶來的最慘重的損失。」

《華商報》評論員文章:別以看熱鬧的心態看待高盛案

 《華商報》發表評論員文章認為,「對我們來說,這起訴訟決不僅僅是給我們提供了一個看熱鬧的機會,而是可以從中觀照出我國市場監管制度的嚴重不足。在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過程中,華爾街一直是我們頂禮膜拜的『老師』,也是我們追趕的目標。以全球資本市場的制高點華爾街為目標,可以使我們較快地與全球市場對接。但資本市場的發展不是『凌空蹈虛』,它需要適應本國國情。而對於中國來說,最大的國情便是投資者眾多,尤其是缺少投資經驗的中小投資者居多,它在為市場奠定堅實的『群眾基礎』的同時,也使市場風險的承受能力遠低於外圍的成熟市場。解決這個矛盾,需要強有力的市場監管,以保護廣大中小投資者的利益,保證資本市場的運行處於安全的框架之內。」

《世界新聞報》評論員文章:美國再演一齣「苦肉計」,誰會上當?

 《世界新聞報》發表評論員文章認為,「形勢逼人。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終於看到了白宮準備拿那個差點讓歐盟栽一大跟頭的高盛出來說事了。然而,評論員在通讀了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指控全文後認為,白宮還是沒有決心去改革華爾街的金融制度,因為這是美國的核心競爭力所在,美國是不會把這一部分拿來放在國際社會的監管之下的。

 但是,美國畢竟是在自己的核心利益的周邊,做出了點『反省』的姿態。這個姿態對內是意圖平息那些受有毒資產傷害最深的中產階級的不滿,對外則可能是針對歐盟演的一齣『苦肉計』」。

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左小蕾:高盛事件警示中國金融市場應完善制度構建

 左小蕾接受新華社採訪時表示,「高盛事件的核心直指金融市場的制度構建,而不僅僅是一般的監管問題。在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後,投資銀行行為應如何定位,是否應和傳統的投行角色有所區別,是否應限制其通過創新產品以牟利的行為,這些都是包括我國在內的各國金融監管者應深入思考的問題。」  ■本報記者綜述

相關新聞
政改方案增加民主 求同存異推動政制 (2010-04-21)
「修理」高盛整頓市場 加強監管防範風險 (2010-04-21)
框架協議促融合 粵港合作開新局 (2010-04-14)
政改方案不應綑綁 求同存異推進民主 (2010-04-14)
「普選聯」方案問題多 政改須遵守憲制原則 (2010-04-07)
美推遲發佈「操縱報告」 匯率之爭服從大政治 (2010-04-07)
最低工資參照綜援 僱主與政府分擔責任 (2010-03-31)
依法判決「力拓案」 營造良好投資環境 (2010-03-31)
「公社連」愈行愈遠 挑火頭炒熱「公投」 (2010-03-24)
美國迫人民幣升值用心險惡 (2010-03-24)
香江評論綜述:輿論熱議溫總析本港五深層次矛盾 (2010-03-17)
強制人民幣升值 美國霸權行不通 (2010-03-17)
預算案紓解民困 謀發展仍需加強 (2010-03-03)
「兩會」共謀發展方略 國計民生備受關注 (2010-03-03)
理性聲音在增強 政制向前有希望 (2010-02-24)
美聯儲吹響退市號角 慎防資產管理風險 (2010-02-24)
民意支持政改方案 「三不」抵制變質「公投」 (2010-02-10)
歐洲財困未解決 環球經濟不樂觀 (2010-02-10)
「公投」觸發公憤 杯葛抵制鬧劇 (2010-02-03)
對台軍售損華利益 強硬應對以示警誡 (2010-02-03)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論點匯萃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