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 雲
喬曉陽正面回應溫和反對派就政改問題提出的要求,顯示了中央政府的誠意。喬曉陽首度解釋了普選的定義,他強調,普選的依據是基本法,而「普選」的核心內容就是保障人人享有平等的選舉權。喬曉陽也談到了政制發展四大原則:即是「也要充分考慮符合香港的法律地位,與香港行政主導的政治體制相適應,兼顧香港社會各階層利益,以及有利於香港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只有這樣,才符合《基本法》的規定,也才有可能在香港社會達成最廣泛的共識」。
溫和反對派要求中央承諾2017年和2020年的普選時間表,中央政府已經明確作出了承諾。他們又要求中央對於普選作出明確的解釋,中央又作出了選舉權普及平等的定議。現在,溫和反對派仍然不滿意,企圖提出新的問題,有人還放出聲氣,要在立法會否決政改方案。
這一種態度並不高明,昨天民調顯示:百分之六十的香港人,仍然強烈希望政改方案向前走,這有利於最後實現普選。因為現在到2017年特首普選,還有七年時間,可以對於普選最後方案的草擬作出討論和探索。關於立法會普選,還有十年的時間,可以深入討論。政制能夠向前走,對於將來擴大選舉的民主成分,更加有利。實踐是推行民主的最好老師,早一日行實踐,取得實踐民主的好處,以後的政改方案更容易求取共識,民主之路更加寬廣。
溫和反對派一直說自己對於解決問題,通過對話尋求共識,充滿誠意。在中央政府一次又一次作出保證之後,所有的問題都已經得保證,中央政府該做的已經做了,剩下來的責任就是溫和反對派是否願意通過這個政改方案。民意會分得清楚,誰按基本法的承諾辦事,誰在挑戰基本法最基礎的原則,硬要把按基本法辦事的政改方案拉倒,與民意為敵。溫和反對派如果最後一刻不推動政改向前,什麼也堅持反對,那只能證明,他們的思維方式和立場和激進的反對派沒有什麼分別。他們是反對民主向前走,是民主的阻力。
回應民意向前走一步
香港是一個多元化的社會,不同的階層、不同的社群,都有不同的利益訴求,不能一派獨斷,否決其他派別的訴求,民主是解決這些問題,形成共識付諸實施的一個好方法。若有人堅持一派獨大,一派說了算,他們一定要破壞基本法確保利益均衡、達成共識的政改條文、渠道和路線,他們會首先推翻基本法最根本原則,製造紛爭。推翻了基本法,就可以漫天要價,推行只有對自己一派有利的政制模式。其他的選民的利益,就沒有代表了。香港就不是多元化社會了。香港的法律地位僅是地方自治,所以也不可能照搬外國的主權實體政治架構,形成主權實體模式,這樣也必受到多數港人的反對。行政主導,行政與立法互相分工和制衡,也為基本法所確定,故選舉方法也得朝這個方案思考。香港的政制和經濟密切配合發展,也是香港多數人訴求,基本法也作出了規定。
如果只顧一個派系的利益,完全不理會基本法,也是完全不照顧和包容其他派別、其他階層的利益,另行提出一種挑戰基本法的政制方案。這樣就是獨裁,就是希望獨贏。
要做一個真正的「民主派」,溫和反對派應回應走前一步,比退後一步好得多的大多數民意。如果後退的話,要面對着否決05年方案的結局,大多數的中間選民會在立法會選舉投票中拋棄阻止香港民主前進的政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