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明 立法會議員
根據可加可減機制,過去10年勁賺722億元的港鐵將加價2.05%。對此,筆者只有無奈和失望。
現時,港鐵每日客流量約四百萬人次,其加價的決定可謂影響深遠。港鐵擁有政府賦予鐵路營運專營權,在缺乏同業競爭的情形下,市民的生活和錢包可謂任由這個運輸業大財團控制。另外,政府過往以大量鐵路沿線物業補貼港鐵,令港鐵每年的利潤高達數十億元,光是去年的純利已達到97億元。因此,港鐵實際上早已被特區政府「黃袍加身」。
儘管已被捧為「天子」,港鐵未有展現「勤政愛民」的風範。過去五年,港鐵服務延誤30分鐘至一小時及超過一小時的事故數字非但沒有改善,更呈明顯上升趨勢。另一方面,港鐵遲遲沒有為東鐵線安裝幕門或閘門,令乘客安全未能得到妥善保障。故此,港鐵要求市民繳付更高車費來乘搭事故頻生的鐵路,相信不少港人都有被人愚弄的感覺,亦令市民極之無奈。
港鐵服務有改善需要
作為全港最大的集體運輸系統營運者,港鐵自知乘客量高、覆蓋面廣,卻無視大型企業理應實踐的社會責任。例如長者2元乘車推廣計劃,港鐵只決定由現時的星期三及公眾假期(不包括星期日)擴至周六及延長一年,確實叫人失望。灰心之餘,筆者亦對港鐵的吝嗇程度感到憤怒。所謂「取之於民,用之於民」,港鐵在過去10年、去年的利潤數據,反映港鐵經已賺到盆滿砵滿,理應在履行社會責任上多做一點,一星期七天、全年的長者優惠,這卑微的訴求是否會令港鐵財政陷入萬劫不復之地?說到底都是錢作怪,更暴露了港鐵時刻「賺到盡」的經營思維。不過,筆者在此希望提醒港鐵:須知一間企業要獲得市民大眾的尊重,除了業務數字,更重要的一環是該企業有否在關懷社會、體恤民情、照顧弱勢的層面上落實惠民紓困措施。其實,如果港鐵真正希望擴大後的推廣計劃能鼓勵長者外出及參與更多社區活動,就應該把長者優惠擴至一星期七天,即每天都提供長者乘車優惠,而不是只拋下雞肋、小恩小惠。
而政府這個不負責任的「造皇者」,一直未有行使其作為公共利益監察者的責任,縱容港鐵變成運輸業的「縮骨巨頭」。貴為港鐵的大股東,政府在港鐵的持股量長期維持在76%以上,卻只懂以「商業原則運作」為由推卸責任,拒絕採取應對措施紓緩公共交通工具加價對香港市民造成的負擔。筆者希望政府明白小市民生活的苦困及了解打工仔女面對物價及交通開支上漲時的「無力感」。
事實上,政府應該慎重考慮設立一個穩定鐵路票價的財政機制—穩定票價基金。政府可參考兩個運作模式:從港鐵每年分發的紅利中的若干百分比撥入基金;或從港鐵每年的物業收益中抽取若干百分比撥入基金。筆者相信該基金有助減輕市民交通費用負擔,同時補足現時可加可減機制中的一大盲點—市民的負擔能力,使港鐵在加價時不至令香港市民怨聲載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