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碩鳴
軍事戰略威懾正在成為東亞地區外交及國際影響力的重要手段,成為冷戰結束之後的一種新趨勢。尤其是冷戰結束後,美國的軍事戰略東移,重心向亞太地區轉移,以軍事戰略威懾代替友好往來,令軍事戰略威懾產生的對抗性掩蓋了對話,加深了地區局勢的複雜性。
中國學者最擔憂中美在海上發生碰撞,話音未落,近日中國沿海的美國因素越來越濃烈了。儘管中國強烈反對,美韓因「天安號」事件而宣告的軍演,雖然沒有如早期宣佈般航母開進黃海,但依然在臨近中國北方門戶的日本海出現。海空、海面、海底形成立體式攻勢,威懾力極強。而同一時期,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在越南舉行的東盟地區論壇外長會議上稱,美國政府對南沙群島和西沙群島的主權爭端表示關注,美國已經準備好介入中國與其他亞洲國家之間就南海島鏈長期存在的主權爭議問題。從南到北,圍繞中國沿海的月牙形包圍圈,美國以「文攻武嚇」之勢,展示軍事戰略的威懾力。
美韓軍演展示戰略威懾力
名為「不屈的意志」的美韓聯合軍演,出動兩國最先進的海空武裝力量,雖然美韓宣告,此次軍演旨在因「天安號」事件而向朝鮮發出明確的「警告資訊」,但軍演在中國家門口舉行,挑動的是中美關係的敏感神經。美韓兩國海軍投入逾八千軍力,出動的20多艘參演艦隻,包括「喬治.華盛頓」號航母、號稱「亞洲最大」的韓國「獨島」號運輸艦、排水量4500噸的韓國驅逐艦「文武大王」號和「崔永」號,以及多艘1800噸級的常規潛艇、海上調查船等。與此同時,美國最新型F-22「猛禽」戰鬥機和韓國的F-15K、KF-16戰鬥機等200多架飛機將升空參演,被稱為34年來最大規模的聯合軍演。
事實上,美國F-22可以超音速長時間飛行,從沖繩嘉手納基地起飛後,僅需40分鐘至1個小時內就可以準確攻擊金正日的辦公室、核設施和導彈基地等北韓全境內的軍事目標,具有極大的威懾性。當然,這樣的飛行速度,延伸到北京也要不了多久,自然對中國有同樣的威懾性。
軍事戰略威懾正在成為東亞地區外交及國際影響力的重要手段,成為冷戰結束之後的一種新趨勢。尤其是冷戰結束後,美國的軍事戰略東移,重心向亞太地區轉移,東北亞以朝鮮半島為重要的焦點之一,打破了朝鮮半島原本的均勢;東南亞以南海為爭議焦點,美國因素要建立這一區域的均勢。圍繞這些地區的軍演日益增多,挑動的是各國敏感的神經,也增加了可能出現的磨擦。不久前,俄羅斯在日本海舉行2010東方軍事演習,俄羅斯海軍幾乎傾巢出動,北方艦隊、太平洋艦隊、波羅的海艦隊調動大規模艦群展示軍事實力。
南海成為周邊國家的爭議焦點
這些地區具重要的戰略意義,包括安全、國土、領海、政權等,也有一部分非傳統目標如經濟安全。全世界所有大國的利益都在此聚焦,朝核問題至今牽動包括中國、美國、俄羅斯、日本、朝鮮與韓國的敏感神經。而南海領域的島嶼主權之爭,牽涉東南亞沿海諸國。南中國海域的周邊國家,對南沙群島和西沙群島存在著主權爭議。這一海域成為地區安全的敏感地帶,「擦槍走火」將是家常便飯。菲律賓總統不久前簽署領海基線法,將有爭議的南沙部分島嶼劃歸菲領土。現在美國為其「自由航海權」也來插一竿子,加深了該地區的複雜性。
河內已加速了其軍事現代化的進程,把採辦更多空軍和海軍的專利設施作為重中之重。自從上世紀90年代以來,越南已獲取12架俄製「蘇霍伊」式多用途噴氣式戰鬥機,今年早些時候又訂購了12架,價值超過5億美元,以尋求將其空軍實力增強一倍。在過去的幾年中,俄羅斯還幫助越南加強海軍建設,為其提供6艘小型護衛艦和兩艘導彈護衛艦。不久前,俄羅斯媒體報道稱,俄國武器出口商俄羅斯國防產品出口公司已原則上同意向越南提供6艘超靜音「基洛」級潛艇,價值18億美元。鑒於越南目前現役的只有兩艘微型潛艇,因此,這些俄製潛艇將使越南在反潛及反艦戰能力上實現重大飛躍。
馬來西亞海軍近期針對南海頻頻對外展示新型艦艇,目前馬來西亞海軍進入了MEKO100新一代近岸巡邏艦時代。有報道指出,MEKO100巡邏艦將面對的任務,不再只是擔負海上巡邏任務,而是更高強度的作戰任務。為此,有分析指出,馬來西亞早已窺伺對中國南沙群島的部分島嶼,一旦在南海觸發衝突,馬來西亞的近岸巡邏艦將充當對抗中國海軍的中堅力量。
中國也不示弱,在海南建深水港、水下潛艇基地,以防美國偵察。美國環球戰略網援引美海軍情報稱2010年伊始,中國海軍潛艇部隊突然加大了對南中國海的巡邏力度,中美有關台灣軍售的硝煙未散,中國海軍已經開始了在這片有爭議海域的巡邏。據稱美軍衛星偵測到中國海軍榆林基地有大批潛艇進出,估計為巡邏輪換。
各國在東亞地區展示軍力,以軍事戰略威懾代替友好往來,令軍事戰略威懾產生的對抗性掩蓋了對話,這一地區的磨擦增多,短期甚至發生小範圍衝突都有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