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0年7月26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誰來引導香港青年?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0-07-26]     我要評論

周八駿 資深評論員

 面對一些所謂「80後」青年效法比較激烈的「反高鐵」活動,一些年長的香港居民感慨香港人理性爭取或維護權益的傳統正在被侵蝕。面對不少「80後」甚至「70後」青年申訴「置業難」,一些年長的香港居民感慨香港人艱苦創業的「獅子山下精神」正在被消融。

 當前,香港青年的問題不止於上述兩方面。事實是,年輕人的升學、就業、職位陞遷、收入水平和置業等一系列問題相關聯而糾纏,成了當前和今後香港社會深層次問題之一,並且,與香港其他深層次問題相聯繫。

 解決青年問題不容易,如同解決其他深層次問題都不容易。因為難,所以,不僅必須「只爭朝夕」,而且,必須加強思想引導。對香港社會,要加強思想引導。對香港青年,尤其要加強思想引導,因為,年輕人的思想和情緒不穩定,這是人生在青年階段的思維和心理的特徵。

青年需要思想引導

 所謂思想引導,包括三個層次:一是關於香港經濟、政治和社會其他領域發展的方向和目標,既要高瞻遠矚,又要切合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具體條件;二是關於香港各個深層次問題的原因和解決問題的方針,分析原因要客觀全面深刻,解決問題的方針要切實可行;三是關於香港前進、發展的階段性和持續性,既要只爭朝夕盡快收治標之效,又要持久努力,務必成治本之功。

 無論中外,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以上三個層次上取得了廣泛共識並付諸實踐,其發展和前進必定比較迅速或順暢。

 近10多年來,香港特別行政區就是因為缺乏這三個層次的廣泛共識,遑論實踐,以至經濟、政治及社會其他領域都形成一系列深層次問題。解決這些問題,必須加強思想引導。

 特區政府在提交策略發展委員會討論的關於是否恢復興建居屋的背景材料中提及,有關決策應有利於維護香港人的創業精神。隱含的意思是,香港居民的置業慾望,在很大程度上靠他(她)們自己拚搏去滿足。香港青年的置業慾望也當作如是觀。

 說的沒有錯,「獅子山下精神」是香港的傳奇,應當代代相傳。問題是,誰來引導香港社會?尤其,誰來引導香港青年?靠市場?靠企業?靠個人?然則,特區政府職責何在?

 這些年來,不能說特區政府不重視思想引導。

 「強政勵治,福為民開」,對特區政府是施政綱領,對香港社會是思想指引。一時間,耳目的確為之一新。需要總結的是後續成效。存在缺失的不僅是具體的政策制訂和政策推行,而且是具針對性和前瞻性的思想引導。

 政治公關(spin doctor)的職責就是引導社會輿論進而影響香港人的思想。但是,缺乏關於香港經濟、政治、社會發展的根本性的思想引導,汲汲於似是而非的內幕消息,津津於疑幻疑真的個人吹噓。政治公關自身公信力不足,怎能引導社會?

對青年「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不要以為加強思想工作等同於社會主義,而資本主義講究個人自由是排斥思想引導的。的確,《基本法》保障香港居民有信仰、言論等等一系列個人自由。信仰自由是指個人的宗教信仰自由,也是指個人的世俗思想自由。給予香港社會以思想引導,尤其給予思想活躍的香港青年以思想引導,不是思想壓制,也不是思想灌輸,而是在思想和言論自由的氛圍中,提倡不同觀點的辯論,通過不同思想火花的碰撞,來提供社會和青年以適合香港發展的新思想的選擇。這就對香港媒體提出高要求,對特區政府提出更高要求。

 21世紀初的香港青年對物質生活的追求,顯然不能與20世紀80年代之前他(她)們的父母及更上一輩在年輕時的慾望同日而語。對那些希望在香港的市區置業而又無力的青年男女,勸告他(她)到香港的邊緣市鎮去量力置業,觀點本身不能說就是錯了。但是,年輕人不僅不入耳,甚至頗反感,就需要思考,做思想工作的方式和觀點的完整性是否存在著缺點?「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我們中國人的古訓,是依然適合21世紀初香港的。

 思想引導需要「口號」又不可止於「口號」。剴切而精闢的口號,能夠產生凝聚社會、振奮人心的效果;但是,不能解答社會不同階層、界別的不同思想疑惑,不同回答經濟、政治和社會其他領域發展所面對的問題。

 香港青年是香港的未來。希望特區政府能夠把做好香港青年的思想引導工作列入當務之急,切實取得成效。

相關新聞
解惑篇:綜援離港問題如何解決 (2010-07-26) (圖)
田園快語:黑雨揭防洪漏洞 應盡快檢討補救 (2010-07-26)
誰來引導香港青年? (2010-07-26)
克盡本分 為善最樂 (2010-07-26)
議員玩𣾀 「民不聊死」 (2010-07-26)
人口老化醫療開支驚人 (2010-07-26)
龍聲飛揚:賈慶林關注香港「八十後」的啟示 (2010-07-24)
重振旅業關鍵在正本清源 (2010-07-24)
加強生命教育 防範倫常慘劇 (2010-07-24)
世紀風雲:中美軍方人士談兩軍磨合 (2010-07-24)
書生意氣:立法禁止「零團費」 (2010-07-24)
東張西望:阿扁仔嫖妓乃自導自演? (2010-07-24)
志強時評:滬港「瑜亮情結」 香港如何化解 (2010-07-23)
公民黨既反對政改又要搶位 (2010-07-23)
西方走廊:「導彈」讓李明博「反被聰明誤」 (2010-07-23)
民主黨定性仍是反對派 (2010-07-23)
明辨是非:立法會放暑假了 (2010-07-23)
來論:民主黨應信守「一人兩票」方案承諾 (2010-07-22)
鳴記於心:統一是兩岸的共同命運 (2010-07-22)
止戈為武:新一輪將領調整凸顯交流思路 (2010-07-22)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