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論壇 > 正文

香江透視:社會重大變遷的警示

2010-08-02

周八駿 資深評論員

 香港特別行政區正處於「承前」向「啟後」轉變的關鍵階段,無論經濟轉型、政治轉變還是社會進步,都需要克服一系列既區別又關聯的深層次問題,探索沒有成功先例可資借鑒的新規章、新辦法,開創史無前例的新事業、新局面。我們期待行政長官曾蔭權先生在其2010至2011年施政報告中提出解決香港錯綜複雜問題的辦法。香港居民要求「強政勵治,福為民開」。

 最近,香港發生一系列極端事件。就在2010年7月22日這一天,先是凌晨,荃灣發生一起家庭慘案:年僅15歲的男孩竟然手刃了母親和稚妹;後是傍晚,在「黑色暴雨」下,大埔的一條村落被洪水沖毀,一位村民遇難。兩天後,7月24日,一位23歲男青年與女友午膳時猝死。他生前在大角咀和長沙灣的兩家茶餐廳做水吧,近一年來每天工作達17小時,為結婚和供車籌集經費。最近,患感冒帶病工作。在身體極度疲累狀態下,突然昏厥而亡。

 這三件事之間沒有直接關聯,各有特殊原因和背景,但是,如此緊湊地爆發,不能不給香港社會增添擾人的氣氛。

三宗社會慘劇揭示社會矛盾

 那件家庭慘案已進入司法程序,真相有待法庭審斷。以常理推想,那類案件實屬十分特殊極為罕見,即使可以從中剖析出社會因素,也很難具有典型意義。然而,後兩件極端的案例,則是在很大程度上與香港社會已經累積並正在繼續惡化的深層次矛盾相關聯。

 7月24日,大埔在洪水沖毀全村過程中致命的一位死者的兒子公開指責,特區政府有關部門在上游展開的河道工程必須為事件負責。他以香港歷史上發生更為嚴重的暴雨時該村從未遭遇類似厄運為佐證,推斷在上游進行的河道工程阻塞了河道以至一場雖然大卻未破歷史紀錄的暴雨製造洪水沖毀村落的極端事件,矛頭直指特區政府。

 特區政府發展局局長回應,政府有關部門會就事件原因展開調查,並表示,將會對全香港的同類河道工程進行檢查。有關官員這樣表態和處置是可取的。

 公共管理不可能完全防止危機或災難發生。在危機或災難發生後,有關當局及時應對,並且,深入總結教訓,制訂和實施政策措施以防止同類事件再次發生,符合良好公共管理的標準。問題是,這僅僅是衡量良好公共管理的標準之一。是否良好公共管理,還必須看有關當局是否採取足夠的政策措施來盡可能地防止危機或災難發生。

 綜觀近幾年來香港的公共管理,不能不指出,「應對危機或災難」的作為多於「防止危機或災難」的政策,給人的印象是特區政府被動,領導力不足。

 對於23歲青年人猝死,有人也許會批評,為婚禮籌集經費無可厚非,收入有限再背「供車」負擔則不無可議。然而,倘若就事論事,不也可以表揚「搏命」工作正是「艱苦創業」?所以,這一極端事件也應置於當前香港宏觀環境來分析。

 首先,該青年生前工作於飲食業,是香港工資偏低的行業之一。事件發生在香港立法會剛通過《最低工資條例》而最低工資委員會正商定而未公佈最低工資額之際,不可能不使社會同情的天平向勞工這一邊傾斜。換言之,原本已很難在勞資雙方之間尋求平衡的最低工資額問題,會受這一極端事件催化而變得更困難。

 其次,年輕人為結婚這一人生大事而過度辛勞致死,不能不令人聯想約9個月前青年專業人士抱怨無力為結婚購置住宅。兩件事嚴重性固然不可同日而語。但香港不少青年為基本生活需求而苦惱,甚至英年早逝,卻令人扼腕歎息!

香港社會正發生重大變遷

 把上述沒有直接關聯的極端事件置於香港歷史長河中來分析,不難看出,除了第一個案件帶有很大特殊性外,其餘的都在警示:香港社會已經並正在繼續發生重大變遷。

 約9個月前,我指出:當時香港最令人憂心的不是年輕中產人士對高樓價的忿忿不滿,也不是對個別事件聳人聽聞的渲染,而是香港不年輕的社會精英和商界人士的冷漠!那份在香港歷史上(包括九七前)罕見的冷漠,不能不令人心寒!是「哀莫大於心死」抑或「於無聲處聽驚雷」,是必須深究的。

 時間過去不足3個季度,香港居然接踵發生極端事件,涉及不同領域或層面,難道不應該引起香港社會各界、各政治團體和特區政府深長思之嗎?!

 在人類歷史上,「危機」從來都是「變革」之母。今天香港,亦復如此。香港特別行政區正處於「承前」向「啟後」轉變的關鍵階段,無論經濟轉型、政治轉變還是社會進步,都需要克服一系列既區別又關聯的深層次問題,探索沒有成功先例可資借鑒的新規章、新辦法,開創史無前例的新事業、新局面。

 我們期待行政長官曾蔭權先生在其2010至2011年施政報告中提出解決香港錯綜複雜問題的辦法。香港居民要求「強政勵治,福為民開」。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