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0年8月10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港高教改革刻不容緩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0-08-10]     我要評論

陳振東 全國政協委員

 要保持香港的競爭優勢,政府須盡早訂立清晰的高等教育增長目標,大幅增加大學本科學額,進而擴闊高等教育的發展及改善空間。當局尤其要突破傳統思維,切勿將對教育的投入只看作是支出而非投資,除以公帑資助院校外,要盡快推出鼓勵和發展私立大學的政策,推動香港成為亞洲的教育中心。

 香港最後一屆中學會考曲終人散,逾12萬名考生中,符合升讀中六最低資格者接近一半,有58,000多人,卻有逾3萬名分數及格的考生無緣獲得中六資助學位,需自行到直資或私校爭搶總共才8,600多個的中六學額。電視機及報章上那一個個滿臉焦慮的學生和家長四出奔波,一條條半夜就在私校門外等候報名的人龍首尾相連,可無論他們如何努力,餘下的逾23,000名符合最低資格的考生依然難以升學,這是香港這個經濟高度發達,教育卻相當落後的社會的羞恥,更是對聲稱要轉型至知識型經濟的香港的最大諷刺。

 香港去年在教育方面的總公共開支是588億元,佔GDP3.6%,遠低於聯合國教科文組織6%的要求。美國一個叫World Factbook的網站,排列了全球182個經濟體教育公共開支佔GDP的比例,香港排名低至123位!不但及不上另三條小龍,比印尼還稍低,與美國的5.3%、丹麥的8.3%相較,更是遠遠不及。

高等教育發展關係整體競爭力

 論學術水平,香港的高等教育名聲在外,有5間院校名列全球200間最佳大學之列,有7所大學進入亞洲前100強。然而,在普及高教方面,卻令人汗顏。香港每年僅有14,500個大學資助學額,竟已經有20年不曾增加。本港適齡學生入讀學士學位課程的比率,更只有18%,與全球平均大學入學率的26%,顯然落後。1971年,美國高等教育入學率已達到50%,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實現高等教育普及化的國家,為美國實現從工業化國家轉變為知識型國家奠定了知識和人力基礎。日本將有限的人力、物力投入到小規模的國立大學,保證了精英培育以應對全球化挑戰,另將高等教育普及化的任務交付民間力量和私立院校,令日本的高等教育普及率達到100%。香港的主要競爭對手新加坡,早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了高等教育普及化的進程,目前的普及率達到45%。台灣的高等教育快速擴張,近年在生源日益減少的情況下大學幾乎門戶洞開,部分學年的大學入學錄取率高達90.93%。

 上述國家和地區高等教育的長足發展,在造就人才、發展高科技、振興經濟過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特別是在提升民眾素質,增加整體競爭力方面,成就斐然。這些國家和地區的產業能夠保持及實現多元化,科技競爭力明顯勝過香港,均與普及了高等教育大有關係。

 與其他發達經濟體相比,香港人力資源水準之低下,知識結構之遠遠不能應付知識型經濟的需要,已到令人難堪的地步。筆者手頭有關本港人力資源最詳盡的資料,是香港政府2006年的人口普查結果。這份資料顯示,當年香港的成年人口(15歲或以上)共有592萬,其中未受過教育或只是完成學前教育的,共92萬9千人,完成小學的101萬8千人,完成初中的有102萬3千人,三項總計,則香港僅完成中三或以下水平教育的人口,多達297萬人,佔成年人口的50%!教育水平如此之低,如何可以成就知識型經濟?

增加大學學額 吸收外地專才

 事實上,按照中國教育部公佈的資料,中國在海外的留學生總數早就超過80萬人。遠至美英、澳洲、加拿大,或鄰近的新加坡、日本、韓國,為吸引內地生都傾力以赴,推出許多優惠措施,僅在新加坡的中國留學生就有逾萬人,香港在這方面已明顯落後。何況從發達國家的情況來看,高等教育是一門龐大的產業,早在2004/05年度,美國就擁有56.5萬名外國留學生,外籍學生對美國經濟的貢獻超過130億美元。英國約有27萬名外籍留學生,每年為英國經濟作出的貢獻是30億英鎊。近年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不少國家學費下降,留學政策更趨靈活。如澳大利亞就規定如果在3年內完成本碩學位,則移民時享受加15分的優惠。

 上述國家對國際學生的吸收政策,不光是為了經濟效益,更重要的是有利於當地整體形象、國際地位、文化影響、國際聯繫的提升,以及對優秀人才的吸納。香港與內地僅一河之隔,在吸收內地生源方面更具優勢。香港不但與內地語言相通,生活方便,地理接近,且擁有十所具自我評審資格的大學,社會制度穩定、經濟發展成熟、院校管治體制較完善、學術環境自由開放。而「國際化」更是香港高校最大的優勢之一。比如,香港科技大學逾七成教授從北美一流學府獲得博士學位;香港大學與世界90多所院校開展學生交換計劃,與全球300多所院校及科研機構進行教研合作,每年為10%學生提供到國外名校學習的機會等。而香港高校在學術防腐方面的嚴格機制與文化氛圍,亦對內地及海外學生有巨大的吸引力。

相關新聞
港高教改革刻不容緩 (2010-08-10)
志強時評:為政與為學的崇高境界 (2010-08-10)
頂天立地:天怒可犯 眾怒難平 (2010-08-10)
田園快語:「十九支煙」措施不應擾民 (2010-08-10)
書生意氣:國際鬥爭要辨君子小人 (2010-08-10)
政經多面體:推動環保應兼顧發展 (2010-08-10)
香江透視:香港政制發展必須考慮國家 (2010-08-09)
職工盟為零點四加薪率發起工潮為啥? (2010-08-09)
止戈為武:成立信息保障基地傳遞積極信息 (2010-08-09)
東張西望:穩台避美鬥越 搶南海主動權 (2010-08-09)
包女襲警輕判疑點甚多 (2010-08-09)
西隧加價損人不利己 (2010-08-09)
指點江山:重視仇商仇富情緒 齊力紓緩貧富懸殊 (2010-08-09)
美國將南海爭議「國際化」用心險惡 (2010-08-07)
世紀風雲:粵語風波與文化心態 (2010-08-07)
頂天立地:唔怕樓貴 只怕運滯 (2010-08-07)
牽一髮動全身 (2010-08-07)
誰才是老闆? (2010-08-07)
自留地:折戟沉沙浪未銷 (2010-08-07)
所謂「保衛粵語」事件評析 (2010-08-06)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