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全浩 香港浸會大學地理系教授兼香港能源研究中心主任
中國一直擁有南海的主權,南海關係到中國領土完整的「核心利益」。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公然介入南海主權爭議,聲稱以協同外交(collaborative diplomatic processs)方式解決爭議。中國外長楊潔篪重申反對將南海爭議「國際化」。本文認為,美國將南海問題「國際化」,刻意挑起話端,要求中國在東盟峰會解決南海主權爭議,中國若答應,豈不是落入東盟聲索國的圈套?美國明顯想利用東盟掣肘中國,並覬覦南海豐富的石油資源。
七月下旬,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在河內舉行的東盟會議聲言,南海主權牽涉到美國國家利益,不同意任何聲索國對有關地區擁有主權,中國對此有強烈反應。美國今次將南海問題國際化有多重意義,下文將圍繞南海紛爭及其離岸石油闡述之。
南海海域主權爭議
各方一直對南海石油蘊藏諸多猜測,早在1968年,聯合國發表一份報告,指南海下可能埋藏著十分豐富的石油資源,引起鄰近國家強烈憧憬,她們都聲稱擁有南海海域的主權。
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沿海國家擁有領海及鄰接領海的專屬經濟區的主權,領海寬度由基線量起不超過12海里,而專屬經濟區從測算領海寬度的基線量起,不超過200海里,沿海國可在其領海及專屬經濟區,進行經濟性開發及勘探等活動。某些沿海國的大陸架依其陸地領土自然延伸,她們可自領海寬度基線量起350內開採礦物。
南海沿海的國家和地區數目不少,北有中國、菲律賓,南有汶萊、馬來西亞、印尼、越南。假若每一個沿海國都聲稱,擁有其國領海對出200海里的專屬經濟區的主權,這些專屬經濟區難免會有重疊。正因如此,南海底下石油資源的主權,有相當部分不明確,牽涉在內的國家須進行雙邊會談,尋求共識。
沿海國的專屬經濟區若無與鄰近國的重疊,便可在區內自由行使主權權利。例如越南對出200海里的專屬經濟區,比較接近越南的部分未與其他沿海國的專屬經濟區重疊,若海底有石油資源,其他國家都不能干預越南開採勘探等活動。
早在70年代,越南便在南海開發離岸石油,並與不少外國石油公司簽訂勘探合約。印尼同樣亦有不少石油開採來自離岸的專屬經濟區,汶萊也如是。顯而易見,她們只在其主權明確的專屬經濟區勘探及開採石油。
過去幾十年的紛爭主要來自重疊的專屬經濟區及南海上的島礁。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若一個國家擁有海上的島嶼及礁石,其領海基線可由這些島嶼量起,專屬經濟區亦有所延伸,正好解釋為何各個沿海國都有興趣佔領南海的島嶼及礁石。
南海資源開發極富潛力
這類主權聲稱,尤其在主權不清的島嶼,引起頗大紛爭,若在其附近勘探石油,必受鄰近國家干預,甚至挑戰。中國和越南便因此而曾互相挑戰,出現軍事衝突。中國曾在南海某個島嶼勘探,越南認為該島主權不清,極力反對。目前南海沿海國都在主權清晰的專屬經濟區內勘探及開採石油,主權不清的水域未得到充分發展。
然而南海普遍水深數千米,開發難度大及成本高,實際經濟價值不高。隨著勘探科技進步,這些主權不清的水域,將來可能大派用場,現時各聲索國爭奪主權也不難理解。
香港、珠三角及海南島對出水域自80年代後期已有不少油田開發起來,集中於較近岸及淺水區域,這些位置主權清晰,全屬中國擁有。目前全球石油開採,越來越多是來自離岸石油。由於陸地上的油井老化,很多地方可勘探開發的都已經完成,而離岸石油的勘探開發程度相對甚低,找到蘊藏量豐富的石油資源機會較高。無可否認,南海深水區域極富潛力。
一直以來,中國對南海主權及資源分配的立場都保持善意,樂意與其他沿海國進行雙邊會談,利用友好協商解決主權問題,而資源則可共同開發。但東盟內的南海聲索國,卻希望能夠聯合起來,以東盟作為一個實體,與中國談判。中國不同意,理由十分簡單,中國若與其他聲索國逐個談判,十分有優勢,若這些聲索國聯合起來,中國的優勢相對減弱不少。
美國欲利用東盟掣肘中國
再者根據國際慣例,這類國際事務,通常由兩個國家進行雙邊會談,甚少會聯手「對付」一個強國,這既不公平,又無國際慣例可依。今次峰會,希拉里挑起話端,要求中國在東盟峰會解決南海主權爭議,中國若答應,豈不是落入東盟聲索國的圈套?美國明顯想利用東盟掣肘中國,中國反響甚大。
今次中美就南海主權問題上的衝突,實有軍事意義。中國南海艦隊總部位於海南省,而中國一直都在擴充艦隊及其總部,目的是要建立一支遠洋艦隊。美國自冷戰後,以「第一島鏈」封鎖中國,將中國的海軍勢力困於「第一島鏈」以西海域,目前中國要增加海軍實力,衝出「第一島鏈」。
近兩年,中國在南海常有海事船或漁船和美國軍艦對峙。去年美國派探測船,在中國海南省海軍總部對出公海,說要進行海事探測,收集海洋數據,然而這艘美國探測船,根本是用來監視中國潛艇的數目及型號,透過收集各潛艇引擎的聲音數據,準確追蹤潛艇的去向。中國隨即派出漁船圍著美方探測船,擾亂其監視活動。
是次中美就南海主權上的衝突,有幾重意義,非純粹美國單方面要確保自己的船隻可自由通過。中國崛起,引起美國回應是免不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