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0年8月27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復建居屋繫於兩大因素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0-08-27]     我要評論

馬 彥

 政府就樓價高企問題,近期頻頻出招。運輸及房屋局就「資助市民自置居所公眾諮詢」舉行的公開論壇,八月二十日最後一場亦已結束,政府如何資助市民置業成為社會的主要關注點。「復建居屋」解決市民置業問題,則是民間多個黨派和組織的主流共識。然而如何重推居屋政策以免重蹈覆轍,則是更應深思的問題。

 立法會議員、西九新動力主席梁美芬近日會見特首曾蔭權時,提出政府必須制定長遠的房屋政策。她認為,政府須盡快提交未來5年、10年以至20年、30年的人口結構、年齡層、收入水平等報告,據此作為制訂房屋政策的長遠藍圖,預測包括豪宅、細價樓、居屋和公屋在內的未來房屋需求量。她堅持任何房屋政策都應配合人口結構,要長遠有效穩定樓市,平衡不同類型樓宇供求,充分掌握未來人口結構,是關鍵所在。

 回顧過去的居屋政策,政府均缺乏可靠數據推算長遠的居屋興建量,然而居屋由計劃興建到落成往往需時數年,單靠簡單和短期數據無法給出長遠的評估,結果政府往往未能有效掌握實際居屋需求,錯判形勢,更被批評亂推居屋影響樓市。故此,以更精準和長遠的人口結構科學數據制定恆持的未來居屋政策,復建居屋,是解決當前基層市民「置業難」問題的出路。

應用充分數據 制訂房屋政策

 政府2002年停建居屋,希望減少對樓市的影響,多年來只推售居屋貨尾,惟居屋需求仍然殷切;反觀私樓樓市並沒有因為停建居屋而健康發展,普羅大眾上樓的願望兩邊不討好。這種矛盾,源於政府放棄「長遠居屋政策」,對居屋的存在意義和興建量仍舉棋不定,以致居屋政策經常左搖右擺。政府目前完全單靠私人市場提供單位,然而私人市場供應「飄忽」,發展商重視盈利多於實際需要,無法因應實際人口需求增減房屋供應,房屋供應經常受到炒賣和經濟影響,基層市民的剛性住屋需求始終無法滿足。私樓無法配合實際需求,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這些私樓供應沒有配對人口結構、年齡層和收入水平等這些科學的統計數據,以致供求互不相配。

 另一方面,復建居屋並非純粹為遏抑樓價而復建,因為購買居屋的市民不一定有能力購買私樓。復建居屋,是因為汲取停建居屋後多年來自基層市民的經驗和意見。復建居屋就是為了滿足「無能力購買私人樓宇又想自置居所的市民」的需要。許多人都表示,他們沒有想過可以百多二百萬元購買私樓,卻仍可花數十萬元購買居屋,滿足自置居所的夢想。這正是居屋復建的根本原因。

 政府是否復建居屋,繫於兩大因素:一、應用充分的統計數據,決定居屋興建量;二、釐清復建居屋的意義。總而言之,政府必須整體審視居屋跟人口結構的關係,將兩者掛u,作結構性分析,同時深層理解居屋存在的意義,做好整體規劃,務使每年居屋興建量和供應量都有科學根據。如此一來,居屋政策將不再是外界批評影響樓市的口實。

相關新聞
港菲兩地營救人質的反差 (2010-08-27)
西方國家如何箝制思想 (2010-08-27)
菲解救人質何以糟透? (2010-08-27)
菲律賓須為慘案負責 (2010-08-27)
菅直人能頂住小澤逼宮嗎? (2010-08-27)
復建居屋繫於兩大因素 (2010-08-27)
《蘋果日報》造謠 社民連冷血 (2010-08-26)
鳴記於心:菲律賓當局沒有以人為本 (2010-08-26)
雪泥鴻爪:消除壓力 永保安康 (2010-08-26)
通脹開始殺到香港 (2010-08-26)
民筆聊生:來之不易的巴士員工加薪成果 (2010-08-26)
明辨是非:菲律賓警方令人氣憤 (2010-08-26)
沉痛悼念無辜死難港人 (2010-08-25)
挾持人質慘案 菲警處理拙劣 (2010-08-25)
施政報告應更多考慮改善民生 (2010-08-25)
書生意氣:社民連參選區會包藏禍心 (2010-08-25)
美對華軍事戰略大調整極為不智 (2010-08-24)
東張西望:對美角力 中國需要新持久戰 (2010-08-24)
警民加深互動 增進了解 (2010-08-24)
政經多面體:多建隧道符合社會效益 (2010-08-24)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