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民理
本港六月份的消費價格指數(CPI),已由今年一月份的百分之一,上升至百分之二點八。假如獨立地看,此數尚可形容為「通脹溫和」,但若從CPI上升的幅度來說,則無疑可形容為「通脹加劇」。這樣的趨勢,說「通脹殺到」也不算過分。
金融海嘯始自美國而席捲全球。美國狂印鈔票,至少動用八千億美元挽救出現財困、瀕臨破產邊緣的金融機構或大集團,又實行所謂「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聯儲局的利率低到近乎零(當然並非人人可以零利率借貸)。歐洲一些財困國家和日本等亞洲國家,同樣實行寬鬆貨幣政策,並動用巨額資金「救命」。中國一方面實行低利率政策,另一方面投入總額約十萬億元人民幣刺激經濟。由於「熱錢」大量湧到香港,銀行「水浸」,市民存款的「紅簿仔」利率也差不多是零。以上種種原因,不但促使香港樓價「升完再升」,迫使政府接連推出「九招十二式」和「三招十四式」遏制樓價狂升,也成了刺激通脹的底因。毫無疑問,通脹上升的勢頭已經形成,各方不可不加注意,以免對經濟造成另一層面的影響。
由於本港的大部分食品和許許多多的日用消費品均來自內地,中國的通脹難免也會刺激香港的通脹。中國的消費價格指數,今年一月是百分之一點五,到六月上升為百分之二點九,七月份再升至百分之三點,其中食品價格的升幅更達到百分之六點五。眾所周知,本港絕大部分的食品、副食品,包括糧油、蔬菜、肉類、蛋品、水產及各種加工食品,均來自內地,其百分之六點五的價格升幅,在連鎖反應之下,必然會刺激本港的通脹上升。
香港本身自去年底開始已吹起了「加」風,舉凡衣食住行,堪稱無一不加。例如,電費上漲(中電)那是人人受「惠」。近日,又有電車加價(百分之二十五)和西隧加價,影響所及,部分小巴及運輸行業也在醞釀加價。至於餐廳、酒樓、零售、百貨、超市、藥房等,有不少早已「靜雞雞」加價了。總之,加價或通脹的勢頭確已形成,莫可奈何。
就市民立場而言,「加薪永遠追不上加價」。今年打工仔的加薪幅度大約是百分之一點幾至百分之二點幾,相對於通脹率(到今年八、九月份肯定超過百分之三),普羅大眾的收支比例又會有小小變化,生活水準肯定又要下降。所幸者,政府收費到目前為止未颳加風。但從「以民為本、福為民開」出發,政府恐怕應密切關注通脹走勢,並推出一些紓緩通脹的措施。「群眾利益無小事」,通脹殺到,此乃市民大眾的大敵也。希望行政長官曾蔭權在十月發表的「施政報告」之中,能公布多一些壓抑通脹的措施。幸甚,幸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