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0年11月15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如何看待「關愛基金」的遭遇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0-11-15]     我要評論

周八駿 資深評論員

 「關愛基金」是曾蔭權的2010年至2011年施政報告的一個「亮點」,才公諸於眾便遭到香港社會多個界別和政治團體的批評甚至否定。這一現象,折射當前香港錯綜複雜的社會矛盾、尤其政治矛盾。

 首先申明,我是支持「關愛基金」這一構想的,在若干篇評論中表了態,唯一批評的是其意圖尚不夠清晰,希望特區政府在具體落實這一項目時予以澄清。

 我支持這一構想,是因為,在我看來,這是行政長官針對眼下香港社會基層市民與大財團的矛盾惡化,試圖通過政府與大財團合作扶助基層市民來緩和這一社會矛盾,動機和目的是好的。當然,做起來效果如何有待觀察,也有待社會各界支持。然而,這一構想尚處於籌備階段,就有不少來自社會各界的具代表性人士提出批評甚至否定,使得這一構想面臨夭折的風險,即使能夠推出,前途也不會平坦。

 行政長官有沒有借助「關愛基金」以爭取香港大財團對其管治和施政予以支持的「附屬動機」?也許有,但這是正常的。對行政長官不滿的商人或企業家可以不捐款予「關愛基金」,這也是正常的;但若對行政長官不滿而捐款予「關愛基金」,則是傑出的表現。我們要求行政長官是傑出的,也應當要求我們自己是傑出的。香港社會越多不平庸的人,香港才會卓越。

 政務司司長主管「關愛基金」是否適當?是適當的,因為這是屬於特區政府施政範疇。如果由社會人士來主管,那麼,「關愛基金」就變成了又一個公營機構或法定組織了。「關愛基金」不是不可以公營機構或法定組織的方式來運作。但是,這不等於「關愛基金」就不能夠直接由特區政府來管理。

 政務司司長主管「關愛基金」是否有助於他競逐下一位行政長官?取決於他做得如何,可以是有助於,也可以是有害於。現屆特區政府任何一位主要官員如果有志於競選下一任行政長官,其當前政績或表現都會對其在未來競選中的地位或處境有或正面或負面的影響。難道因此就必須提早離開現屆政府?

 為什麼一件其宗旨本來是很簡明的好事情,居然被弄得這般複雜?因為,當前香港的政治矛盾和社會矛盾既錯綜又尖銳。

 香港社會各界必須思考一個問題:「關愛基金」如果胎死腹中,對於特區政府的管治和施政意味著什麼?特區政府必須思考一個問題:一個區區100億港元的「官商合作」的基金如果胎死腹中,對於香港社會前景意味著什麼?

 現代社會提倡政府、公民社會和企業「三方合作」(Tripartite Partnership,TPP)。「關愛基金」無非就是實踐這樣的宗旨。政務司司長表示,「關愛基金」也歡迎香港社會除商界以外人士捐款,就是希望「官商合作」可以擴大至政府、公民社會和企業「三方合作」。

 「三方合作」對於香港不是一個最新概念。早在特區第一屆政府任內,時任行政長官董建華在2001年10月10日發表的施政報告《鞏固實力 投資未來》中,專門闡述「經濟轉型期中的社會政策」,指出「面對目前轉型,社會勢將經歷重大的調整,這無可避免會帶來各種社會問題,或使一些原有的問題變得更嚴重。因此,我們更加需要一個充滿愛心的社會,共同發揚參與和奉獻的精神。」(該報告120)自2002年起,董建華在每年施政報告中都表示要引導社區、商界和特區政府發揮潛在協同效應,並提出具體資助計劃來促進「三方合作」,重點是鼓勵受公帑資助的第三部門機構提高財政獨立性,例如,為鼓勵大學向私人籌款,特區政府設立配對基金,即大學每籌得一港元則該基金相應地撥付一港元;並鼓勵企業承擔社會責任。

 那時,香港社會各界和政治團體對特區政府關於「三方合作」一類的設想和規劃大體是支持的。為何眼下「關愛基金」竟然招致如此多的批評甚至否定?問題的根源顯然不在於「三方合作」原則以及體現該原則的具體規劃或項目,而是時過境遷,香港的政治形勢和社會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

相關新聞
指點江山:建制派須「整合策略」迎接挑戰 (2010-11-15)
廿四味:民主黨與《蘋果日報》相互配合 (2010-11-15)
把脈香港:一次性安排雙普選行不行? (2010-11-15)
五都關鍵之戰:台北市 (2010-11-15)
田園快語:菲國不應強徵菲傭僱主保費 (2010-11-15)
東張西望:印度「入常」先要端正動機 (2010-11-15)
如何看待「關愛基金」的遭遇 (2010-11-15)
西方走廊:「創債第一」 奧氏成最蹩腳總統 (2010-11-15)
香港「反對派」人士單眼看天下 (2010-11-13)
世紀風雲:從英國大選看民主政治的深層困惑 (2010-11-13)
反對派借劉曉波說事對港無益 (2010-11-13)
政經多面體:調高地積比率配合限制「發水」 (2010-11-13)
最低工資需各方多包容 (2010-11-13)
單刀直入:香港經濟還能靠什麼? (2010-11-13)
政經人語:社福界「關愛」唱主角 防政棍抽水 (2010-11-12)
廿四味:港島選情亂 公社兩黨有陰謀 (2010-11-12)
把脈香港:建制派的話語權 (2010-11-12)
揚清激濁:把握「後世博」時代發展新路向 (2010-11-12)
別把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神秘化 (2010-11-12)
黃毓民毀黨只為扶植「選民力量」 (2010-11-12)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