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7月17日 星期日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賴幸媛主委需要謙虛謹慎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7-17]     我要評論

衣港仁

 台灣方面陸委會賴幸媛主委最近場面上的活動比較多,講話也很頻繁。她的話有一些積極和客觀的內容。例如強調馬英九當局的大陸政策符合民意的脈動與台灣社會的普遍期待;詳實介紹實施ECFA早收計劃和開放陸客赴台觀光等「和平紅利」,用數字證明其「頗具成效」;認為ECFA簽署和兩岸關係緩和是台灣競爭力上升的主因,陸客來台自由行「將讓更多升斗小民得到實惠」;提及兩岸簽署打擊犯罪協議以來的成果,強調兩岸合作大幅降低了欺詐金額及犯罪率;表示兩岸和平、穩定的大格局已經逐步確立,各領域的交流互動很大程度改變了過去兩岸敵對的狀態,兩岸關係的和緩得到國際社會的肯定;講到兩岸恢復制度化協商的「九二共識」這一基礎,主張兩岸共同合作走向繁榮。她特別指出,兩岸制度化協商在台灣有很高的支持度,兩岸十多項協議的簽署,一方面推動兩岸進一步的互動,另一方面也把溢出規範的部分拉回正軌。

 這些談話,對台灣民眾全面了解馬英九團隊的政績,理性思考兩岸關係的走向,反駁民進黨對馬先生「傾中賣台」等無端指責,當然是有益的。這些事實,以往馬團隊和陸委會說得太少,說得太虛,說得太不明白,經常被民進黨反咬一口,好在亡羊補牢未為晚也。

 但是,賴主委在最近幾次講話的時候,又帶了明顯的驕傲自得情緒,有些是自說自話,有些是口不擇言,讓香港和大陸的同胞難以理解也不很舒服。這類翹尾巴和不適當的言論,客觀上損耗了她自己一些正面的表態,對兩岸關係沒有任何益處。

 最明顯的例子,是賴主委7月12日在美國答問時說:「兩岸關係的推進,大部分議程都是台灣在主導。」這種話根本經不起推敲,也缺乏起碼的禮數。眾所周知,兩岸關係進入和平發展新階段,以及兩會各項協議的達成,都是兩岸雙方相互尊重、彼此體諒、良性互動的結果,談不上誰主導的問題,更不可能由台灣一方主導。台方天天高喊對等、尊嚴及良性互動,卻又要扭曲事實打壓他人抬高自己,這種心態要不得。

 再有一例,賴主委講,台灣駐港澳機構更名後,實質功能和地位也將提升。陸委會官員還表示,台駐港機構正名後,台在港人員將合署辦公。這些話脫離了事實,講過了頭。台灣在香港的「中華旅行社」更名為「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是通過協商做出的互惠安排之一,改名就是改名,談不上甚麼性質、功能和地位的提升;「一碼歸一碼」,也談不上合署的問題。台灣方面需要尊重港澳地區「一國兩制」的基本制度,不能出於自身政治需要而做一廂情願的過度解讀。

 還有一例,賴主委在美國大講甚麼「自由與和平的核心價值可以成為兩岸關係進程的引領力量」、「大陸必須正視並尊重中華民國是主權獨立國家的事實」,「假如不能有意義、有尊嚴地參與國際活動,台灣人民就會持續對大陸抱負面看法,兩岸關係也不容易根本性改善」,「美國更應該重視台灣對大陸的引航力」,美國對台售武「是我們能否繼續推動兩岸和解的關鍵因素與堅實後盾」。這些話,要麼彰顯兩岸政治分歧,要麼不顧現實試圖強加於人,要麼則是挾洋自重、製造敵意,把台灣作為美國對付中國大陸的戰略棋子,與擱置爭議、求同存異的兩岸協商精神背道而馳。

 兩岸關係走到今天,基礎是體現一中原則的「九二共識」,動力是兩岸同胞的團結奮鬥,途徑是交流合作與協商談判,怎麼可能靠「台灣經驗」或「區域盟邦」。說甚麼「台灣的生活方式、民主價值是大陸政治、社會改革的觀察指標」,未免有些不自量力,頗讓人汗顏。要求美國對台售武明明刺激強化了敵意、影響了兩岸關係,卻硬要說成可以「推動兩岸和解」,實在強辭奪理。台灣方面一方面希望與大陸改善關係、加強兩岸交流合作,主張「放棄冷戰思維,共創雙贏,理性地相互對待」,另一方面不時稱大陸為「威脅」,一方面不願意就政治議題進行對話,一方面又要求大陸接受其單方面的政治主張。這些說法本身就是自相矛盾的。唯有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台灣的安全才有保障,台灣參與國際組織活動問題才有討論和解決之道,處理兩岸關係問題的關鍵人物不應該搞錯這個邏輯。在目前台灣不願與大陸展開政治對話與談判的背景下,兩岸無法就台灣參與國際組織問題進行系統的商談,個案處理已經體現了讓步和善意。攻擊指責對方和單方面放話不僅於事無補,而且還會產生負效應。

 總之,面對兩岸關係的進展和成績,兩岸雙方都應該採取客觀、謙虛、謹慎的態度,尊重、感謝、體諒對方,不驕傲、不爭功、不諉過、不凸顯分歧,努力求同存異、良性互動、相向而行,為未來的商談積累更多的條件、營造良好的氣氛。若能如此,則兩岸關係幸甚,兩岸人民幸甚!

相關新聞
賴幸媛主委需要謙虛謹慎 (2011-07-17)
頂天立地:沒有愛國品牌 民主就是假貨 (2011-07-16)
圍立會堵道路 憤青無法無天 (2011-07-16)
朱民任職IMF副總裁的象徵意義 (2011-07-16)
世紀風雲:中國內部轉型對外部崛起的制約作用 (2011-07-16)
九龍東聯網不斷改善服務 (2011-07-16)
激濁揚清:民主黨嫖妓前仆後繼 將重蹈「孽債票償」覆轍 (2011-07-15)
中國製造業面臨嚴峻挑戰 (2011-07-15)
復建居屋須先著手覓地 (2011-07-15)
《基本法》是香港人權的保障 (2011-07-15)
「女長毛」反口覆舌死不悔改 (2011-07-15)
西方走廊:罷工潮將英國推向衰落深淵 (2011-07-15)
志強時評:必須堅持堵塞「補選公投」漏洞的底線 (2011-07-14)
廿四味:民主黨屢爆桃色醜聞凸顯操守有虧 (2011-07-14)
政府宜靈活處理土地房屋政策 (2011-07-14)
黃毓民又扶傀儡 權力慾再種禍根 (2011-07-14)
哈利波特魔法與香港文化創意產業起飛 (2011-07-14)
實事璆事:基層消費物價指數 (2011-07-14)
明辨是非:探討九龍東醫院服務 (2011-07-14)
來論:「政客學者」的政治偏見淹沒了學術良知 (2011-07-13)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