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姚 滬港文化交流協會秘書長 姚榮銓 滬港文化交流協會會長
哈利波特終極篇「死神的聖物2」全球首映7日在倫敦特拉法加廣場火紅舉行,且看那熊熊火焰燃起,3萬名哈利鐵心粉絲從世界各地騎著掃帚飛來,如同朝聖般仰望超大型LED熒屏,饒有趣味地諦聽著羅琳所講的傳奇故事,顯示了哈利波特的現代行銷、品牌魔法並不會「終極」!
哈利波特名利雙收成經典
讓我們閃回到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羅琳在「而立之年」前夕,還是個一貧如洗的單親媽媽,從滴水成冰的寒舍出來,到尼科爾森咖啡室暖身子,小女兒在童車裡睡著了,她腦海中出現了「哈利波特」、構思起開頭篇「神秘的魔法石」。凡事開頭難,這部童書書稿寫成後投出去十二回都被退了回來,第十三回又瞎投到了一家對童書不屑一顧的出版代理公司,寫退稿信的布隆尼發現此稿有出版價值,審稿的豪爾也是「英雄所見略同」!但是,看好羅琳這匹千里馬的兩個「伯樂」,也只敢向一家小出版社推薦,羅琳只拿到1500英鎊訂金。可是,給她少少訂金的坎甯安,倒是讓羅琳「騎著掃帚飛上天」成名成才成富婆的關鍵人物!這位坎甯安入出版行業前,在大市場裡做行銷,沒有現代行銷術幫忙,試問哈利波特能成為暢銷小說連續出了7部、總銷量突破4.5億冊嗎?羅琳從1997年出版處女作,到2007年宣佈擱筆,沒有「ACCIO」(現代圖書行銷5要素,作者、封面、內容、趣味、能買得到5個英文的縮詞) 的神奇 ,十年間豈能一舉成名而榮華富貴!
再回過頭來說哈利波特系列電影吧。據本港資深國際影視創意人汪長禹先生爆料,已往6部的票房總共達到50億美元,可以說是與海曼父子用心有意將其做成大品牌不可分割的。全國首家教育部批准的創意學院創建於上海戲劇學院,該院老院長孫福良想把哈利波特這個最鮮活的國際文化創意產業的成功案例作教材,要筆者讓汪氏盛邀海曼父子去講課。其子大衛是該電影製片人,製作的終極篇正在暑期檔上映;其父約翰欣然在長禹作陪下訪滬。雖然首部電影在小說出版後四年才上映,但出版代理公司幾乎在推出小說首篇的同時就與海曼父子磋商搬上銀幕的事宜。父子倆與作者商議如何選擇合適的導演、編劇和幾位童星主角,老海曼曾做過邱吉爾幕僚,他的策劃可謂深思熟慮,為了可持續一部部地拍下去,找的哈利波特該多大、拍片不耽誤童星們的學業,對每周進片場幾天及每天不能超過幾小時等都作出硬規定。有人說羅琳懂電影,推出的系列小說有「蒙太奇」感,也可以說海曼父子與作者溝通默契,「心有靈犀一點通」。
特區政府應扶持創意產業
小說銷量達4.5億冊,電影票房大於50億美元,哈利波特確確實實是一個國際文化創意產業的榜樣。筆者記起上個世紀末的1999年,時任文化部領導的李源潮說:「中國文化產業的發展具有現實的優勢,關鍵在於觀念和技術的更新,當前由於缺少現代的經營理念和手段,我們的文化產品在國際市場上還缺乏競爭力。」香港的文創產業不起飛,大中華文創產業不能贏得國際聲譽,就是欠缺神奇的「ACCIO」行銷魔法,缺少海曼父子那樣頂尖創意人才來做大做強品牌。其實,香港服務業佔GDP總量超過90%,人才並非匱乏,咱們的人才只知埋頭行銷房地產,不明白抬頭看文化創意產業會「騎著掃帚飛上天」;咱們的「海曼父子」應該動動腦筋給「金大俠」的系列武俠小說充分開發,做成國際知名文創品牌。哈利波特脫穎而出,看似偶然,實為必然。在世紀之交,英國是世界第一個由政府來宣傳、扶植「創意工業」的國家,羅琳是乘上創意列車的「首班車」,哈利波特乃是應運而生。因此,特區政府也該有所作為地來宣揚香港文創產業,扶植本港專才乘上CEPA快車,去內地的廣闊市場贏得無限商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