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8月11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中澳經濟合作前景廣闊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8-11]     我要評論

汪 巍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

 在本輪全球金融危機中,澳大利亞成為西方經濟體唯一沒有陷入衰退的國家。中澳兩國經濟發展程度、資源稟賦、經濟結構的差異,使兩國經濟高度互補,正是這種巨大互補性對兩國抗擊金融危機衝擊發揮了積極作用。

澳大利亞在對華經貿中獲利甚豐

 在後金融危機時期,中澳經貿及各領域互利合作深入發展。2011年一季度,雙邊貿易額達336億美元,保持40.3%的強勁增長,全年有望突破1000億美元大關。澳大利亞在華毛紡等產業的投資,獲得了很高的投資回報;中國在澳大利亞礦業、冶金等領域的投資,促進了澳大利亞的經濟增長,也擴大了當地的就業率,隨著中澳相互投資不斷擴大,截至2010年底,澳大利亞在華實際投資超過65億美元,同期中國企業對澳大利亞非金融類直接投資接近88億美元。2011年4月,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與澳大利亞太平洋液化天然氣有限公司(APLNG)簽署在液化天然氣領域的購銷合作協議,從2015年開始,中國石化將每年從該公司採購430萬噸液化天然氣,為期20年,這是澳大利亞目前與其他國家在能源領域合作的最大項目之一。

中國巨大內需為澳大利亞提供新機遇

 2011年是中國「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未來五年,中國將努力實現以下目標: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GDP年均增長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年均增長7%以上。在實現上述目標任務的過程中,中國國內市場將釋放出巨大的投資和消費需求,必將為包括澳大利亞在內的世界各國企業提供新的發展機遇。中澳雙方在繼續深化能源、資源等傳統領域合作的同時,正把握機遇,深挖潛力,從多維空間拓展務實合作,這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推動兩國基礎設施領域合作成為新增長點。中國企業將進一步參與澳大利亞交通、通訊、能源等基礎設施建設,同時積極承擔企業社會責任,造福當地社區。澳大利亞新一輪礦業繁榮、國家寬帶網建設以及昆州災後重建正在釋放出可觀的基礎設施建設需求,中國企業有著豐富的經驗和成熟的技術,中澳攜手合作大有可為。澳大利亞企業對投資中國的基礎設施項目,特別是積極參與中國中西部開發建設,也表現出濃厚興趣。

 推動服務業成為雙方合作新亮點。未來五年,中國將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而澳大利亞是一個服務業大國,經驗豐富,競爭力強。2010年,中國首次成為澳大利亞第一大服務貿易出口市場。2010年全年中國赴澳大利亞旅遊達54.53萬人,比上年增長20.61%。目前,中國在澳大利亞留學生超過13萬人,中國已成為澳大利亞最大的海外留學生來源國和增長最快的海外遊客來源國。中澳雙方企業進一步深化在醫療衛生、食品安全、金融、保險、旅遊等領域的務實交流與合作,具有廣闊的前景。

 推動貿易投資自由化和便利化。中澳互為重要的貿易和投資合作夥伴,但與此同時,中國投資僅佔外國在澳大利亞投資總額的1%,與中國作為澳大利亞第一大貿易夥伴的地位還很不相稱。中方希望澳方堅持開放、非歧視的政策,為中方企業創造有利於公平競爭的良好環境,為包括國有企業在內的中國各類企業赴澳投資提供便利。

中澳互利合作造福兩國人民

 發展對華全方位務實合作已成為澳大利亞各界的普遍共識。以新南威爾士州為例,長期以來,新州政、商、學、媒體各界致力於發展對華友好合作,新州與中國在廣泛領域內的互利合作與友好交流已成為中澳關係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2010年中國與新州貿易額達230多億澳元,同比增長超過13%。目前,中國主要商業銀行、四大航空公司均已落戶悉尼。新州成熟的商業運作環境、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友善的多元文化社會正吸引越來越多有實力的中國企業前往興業。廣大華僑華人和數萬中國留學生、學者也為雙方經貿等領域合作帶來了豐厚的社會資源與潛能。

 不久前,吉拉德總理首次以總理身份正式訪華,中澳兩國領導人就進一步推進在經貿、科技、資源、新能源、農牧業等領域的合作與交流達成了新的重要共識,雙方共簽署了涉及高等教育、高層對話、金融合作、企業投資、服務貿易、海關合作、行政互助、旅遊合作、礦業合作等九個方面的合作文件,中澳兩國合作呈現出官民並茂、蓬勃發展勢頭。只要中澳兩國牢牢把握和平發展、互利合作的大方向,就一定能給兩國經貿合作深入發展帶來不竭動力,不斷造福兩國人民。

相關新聞
來論:公民黨與外傭團體言論為何如出一轍? (2011-08-11)
廿四味:公民黨發動外傭官司的時間巧合 (2011-08-11)
十二五與香港發展:李克強來港出席「十二五」論壇意義重大 (2011-08-11)
公民黨吃裡扒外 (2011-08-11)
實事璆事:制定青年勞動力的規劃發展策略 (2011-08-11)
中澳經濟合作前景廣闊 (2011-08-11)
政壇變色龍對遞補諮詢出爾反爾 (2011-08-11)
英國騷亂折射歐洲政治文化的危機 (2011-08-11)
政經多面體:美債降級引恐慌 雙底衰退更堪憂 (2011-08-10)
中國製造業要敢於和模仿說「再見」 (2011-08-10)
國民教育很重要 (2011-08-10)
港式「民主」也潛藏危機 (2011-08-10)
西方走廊:塔利班由挨打轉入反攻 (2011-08-10)
縱論香港:當局須為外傭居港權案早作準備 (2011-08-10)
廿四味:外傭案說明公民黨是特洛伊木馬 (2011-08-10)
志強時評:外傭居港權案影響香港和諧與政治生態 (2011-08-09)
廿四味:公民黨「假專家組」又借高鐵抽水 (2011-08-09)
外傭官司衝擊行政主導 (2011-08-09)
「香港人網」吞併「高登」激起反彈 (2011-08-09)
公務員制度改革的反思 (2011-08-09)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