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淵滄博士
上周末,傳媒報道美國聯邦房屋融資局將向17家美國大銀行與投資銀行提出訴訟,指控這些大銀行與投資銀行在數年前美國房地產高峰期時以虛假陳述的手法出售按揭抵押證券(MBS),欺騙投資者。
這項訴訟的結果可能非常可怕,是屬於可大可小的訴訟。當然,這種訴訟,一拖就會是好幾年,如果銀行敗訴,可能要賠償巨額的金錢與罰款,三家評級機構也可能被拉下水。因為當年這類房地產按揭抵押證券經過重重的包裝之後,全變成有毒證券,而三家評級機構在當年都曾經給予這些有毒證券極高的評級,部分達到AAA級。
按揭抵押證券爆煲引發金融海嘯
這項訴訟,背後有政治角力,也有國際大鱷在背後乘機炒作,企圖影響股市行情。
2008年的全球金融風暴,始作俑者就是這些按揭抵押證券。美國的銀行貸款給客戶買房屋,但是又擔心借錢者無力還錢,於是將許多貸款合約組織起來,包裝成一個按揭抵押的證券(MBS)出售。貸款合約出售之後,銀行的風險就轉移到購買者身上。當然,購買者在買入這些證券之後,也以同樣的手法再加上其他工具如CDS保險,包裝成更複雜的證券再出售。如此一手轉一手,最後變成極度複雜、有毒、風險極高的證券。當美國的房地產市場造好時,沒有問題,因為借錢買房子的人就算無力供房,無力償還每月的分期付款,他們仍可以趁房價上升而賣掉房子套利以償還貸款。但是,當美國房價見頂而下跌,這一大群人沒能力償還每月房地產貸款的分期付款時,問題發生了,MBS的價值大幅貶值,連帶一層、兩層……的各類由衍生工具包裝而成的證券變成了毒資產,最後投資銀行、雷曼兄弟破產,金融海嘯爆發。這一切已是3年前的往事了。
3年後,美國政府重算舊賬。我認為這是很值得大家重溫金融海嘯的歷史,再一次學習其教訓。
政府插手樓市可能好心做壞事
2008年金融海嘯發生後,中央政府迅速採取行動,投下4萬億人民幣搞基建,之後是每年10萬億人民幣的新增銀行貸款,實施家電、汽車下鄉等等的措施,另一方面則是美國的QE1、QE2,狂印鈔票,於是許多人忘記了金融海嘯的教訓。
歸根結底,造成金融海嘯的源頭是美國的銀行借錢給許多根本無力買房屋的人買房屋。為什麼銀行會借錢給這些人?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是美國政府為了協助窮人買房屋,下令銀行不可歧視窮人而不借錢給窮人買房屋;另一個原因,是銀行自己認為可以通過發行按揭抵押證券(MBS)轉嫁風險,在無風險的擔憂下,很勇敢進取地借錢出去以賺取利潤。
很肯定的,當年美國政府是好心做了壞事。窮人無力買房屋,政府卻插手要求銀行借錢給他們,最後變成大災難。
現在,特首正在密鑼緊鼓地研究如何協助香港窮人置業、買樓,希望他能重溫美國金融海嘯的這段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