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強 香港專業人士協會副主席
法治作為香港的核心價值,絕對不容任由個別人士,假借「公義」之名,遂行暴力政治抗爭,並將暴力行為向社會蔓延。我們不想看到議會淪為「鬥獸場」,更不願見到社會充斥著暴力衝突。摘下違法暴徒的「公義」假面具,將他們繩之以法,彰顯正義與法治、維護香港核心利益。
十八世紀法國大文豪伏爾泰的一句名言:「我雖不同意你的意見,但我誓死保障你意見表達的權利」,一針見血地點出言論自由的可貴,以及應遵循的原則。可惜,一眾「激青」面戴V煞面具,在口頭上,吹噓為反抗暴政的化身;但在實踐上,卻被利用作為可讓其放肆衝擊,又能匿名卸責的遮醜布。
V煞面具來自一齣改編自80年代同名漫畫的電影《V煞》(V for Vendetta)。故事中的英國受極權政府統治,政府不斷強調團結和力量,以白色恐怖手段鎮壓思想和言論自由。故事主角V便戴上面具進行武力抗爭,最終是全民抗拒禁令,戴上V煞面具湧到國會外集會,前往鎮壓的軍隊亦「站在人民一方」,拒絕開火,實現人民革命,推翻極權政府。
「V煞,多少罪惡假汝之名而行!」
有學者指出,V煞的「真身」蓋伊.福克斯(Guy Fawkes),原本是一個維護神權、抗拒改變,甚至企圖炸毀國會的極端思想士兵,經過荷里活電影的演繹,便搖身一變成為反建制、反極權、反跨國企業,甚至反對全球化的象徵,根本上是一種反智式的嘲諷。
在香港,V煞面具近已成為示威請願活動的要角,數目雖不多,手法亦不一,既有溫和、也有激進,但往往能搶佔輿論的聚焦點。然而,在九月初的遞補機制諮詢會,「V煞男」一馬當先,衝門叉頸的暴行,著實引發人們對這種假借公義之名,肆意橫行的齒冷和反思。
香港是一個自由和多元化的社會,而自由是建築在不妨礙他人自由的基礎上,具備海納百川的胸襟。不同觀點立場可以進行理性討論,亦可進行思想碰撞,但絕對不能戴上面具,就當作正義化身,無視法律體制,肆意以武力抗爭,或以公眾利益受損的方式,去壓迫不同意見者就範。
現時,V煞面具的全球銷路,每年多達十萬個,在這個圖騰面譜的背後,卻是掩藏著數不清,而且可能是見不得光的圖謀詭計。英國《衛報》專欄作家Euclides Montes 進一步指出,V 煞面具作為政治象徵,更重要是提供匿名性,當面具愈益普及,在政治光環下更提供舒適的保密(comfort of secrecy),甚至是安全;意即戴上面具後,哪怕做什麼事,都好像得到保護。套用法國大革命時期著名政治家羅蘭夫人(Madame Roland)在被處死前留下的警世名句:「V煞、V煞,多少罪惡假汝之名而行!」
警務處長曾偉雄指出,針對衝擊遞補機制諮詢會事件,至今已有六人被捕,警方仍未完成調查,會繼續追查涉案人士。不過,他承認有示威者戴上面具衝擊論壇,調查有一定難度,而警方會進行全面調查,包括翻查錄像。
須以法律的手段遏制暴行
不過,同樣是對付戴上V煞面具的滋事者,一向自詡是自由民主「鼻祖」的美國,便有截然不同的處理手法。美國多個民間團體,早前發動一項「佔領華爾街」示威,要把下曼哈頓變成「美國解放廣場」,部分示威者帶上面具和露營用具,在華爾街附近紮營,準備「長期抗爭」。雖然參與者只有數百人,遠低於最初估計的兩萬人,但紐約警方亦採取強硬行動,從「櫃桶底」中找出一條於1845年制定的古舊法例,拘捕戴上V煞面具的示威者;至於示威者豎立的帳篷,亦以公共衛生條例加以沒收。
以法律的手段,去遏制衝擊法律的暴行,是法治社會的基礎。法治作為香港的核心價值,絕對不容任由個別人士,假借「公義」之名,遂行暴力政治抗爭,並將暴力行為向社會蔓延。我們不想看到議會淪為「鬥獸場」,更不願見到社會充斥著暴力衝突。摘下違法暴徒的「公義」假面具,將他們繩之以法,彰顯正義與法治、維護香港核心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