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淵滄博士
日前,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在網誌上撰文,稱目前全球經濟狀況非常嚴峻,出現第二次全球金融海嘯的機會是存在的,特區政府也已做好準備,在必要時會採取果斷措施。
這是好事。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發生之前,2007年全球金融海嘯發生之前,社會上就有大量的聲音要求政府打壓通脹、打壓樓市,然後,經濟突然一個急轉彎,通脹自動消失,樓價大跌,目前的情況也的確令人擔心。
2008年年底,金融海嘯最嚴重的時候,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出來說:中國政府將投入4萬億元搞基建。於是中國經濟恢復了增長。
香港的港珠澳大橋及多個大型的基建在數年前已經拍板要興建,後來,因為一名文化水平不高的婆婆受人擺佈、教唆,提出司法覆核而卡住了。上星期,上訴庭三位法官一致裁定香港特區政府勝訴,港珠澳大橋可以動工了,其他有可能也惹上環保官司的大型基建有望開工。有些人認為港珠澳大橋因這起官司而拖延開工,損失很大,應該加快趕工,我認為沒必要,很多人認為遲開工的成本一定大增,我也認為不一定。
任何大型工程都有一個最佳施工程序,若想加快,就得加班、加人,成本就上升了,這倒不是重要的問題,最大的問題是質量;趕工的結果是低質量,安全出問題更嚴重。實際上,若從經濟角度來看,這場官司令港珠澳大橋遲開工並不會帶來太大的經濟問題,相反的,若依期在去年開工,可能加劇目前的通脹,因為目前香港的失業率相當低,大橋開工會拉緊勞工的供給,提高工資。大橋拖至今年年底才開工,正如曾俊華司長所說,目前全球經濟很嚴峻,一旦走上衰退,大橋的工程剛好為香港的數十萬工人帶來就業機會,可以緩和衝擊,作用與2008年底溫總口中的4萬億基建相若。許多西方國家大型基建都是在經濟衰退期才搞的,是為了提供就業機會而搞。目前香港失業率很低,但是全球經濟一旦逆轉,香港很快會受影響,大橋的興建就來的正是時候。
經濟不景基建更重要
任何大型基建,越遲建成本是不是一定更高?那也不一定,得看通脹情況而定。經濟好,通脹率高,成本自然高;如果經濟衰退,成本可能下降,建築公司為了找生意則不得不降價接生意。
一般高通脹期,基建成本上升,但是政府的財政收入也上升,兩者扯平;現在建橋的成本自然比多年前高,但是現在的錢用來買任何東西都比多年前少,這是貨幣貶值的自然結果,貨幣貶值的同時,政府的收入一般也會上升,成本與收入兩者之間的平衡作得好更重要。
現在,全香港的人都知道,是公民黨的要員在背後阻止港珠澳大橋的興建,目的是拖垮香港經濟,結果不但不成功,自己更成了指責對象,賠了夫人又折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