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健鋒 立法會議員 經濟動力成員
在這兩宗案件背後,反映某些政客政黨的亂港手段,已經不單從暴力、抹黑、對抗出發,而是利用司法手段,打著捍衛香港核心價值的旗號而企圖「掩人耳目」。而這個做法並非捍衛本港的司法制度,反而是「鑽法律的空子」,這正正是對本港司法制度、對港人堅信的核心價值的最大諷刺;與此同時,我們亦要反思這個制度不足之處並加以完善,以免司法制度成為政客攻擊政府、傷害港人利益的政治工具。
一個星期內,兩宗備受關注的案件作出裁決,兩個裁決均關乎香港的長遠利益。不過兩個不同的裁決結果,一喜一憂,造成的社會影響難以預料。然而幕後策動這兩宗司法覆核案件的,看上去是同一班利用司法手段為工具,企圖達到一己政治目的的政黨政客,妄圖以此阻礙香港社會發展建設,挑動事端,破壞社會和諧。
利用司法手段 阻礙社會發展
說到這裡,相信大多數市民,都會對這些政客幕後操縱策劃的這兩台「馬騮戲」看不過眼。然而,讓我們尚算歡喜的是,高等法院判決政府在港珠澳大橋環評司法覆核一案中勝訴,認為政府現時的環評報告已經就港珠澳大橋日後對環境的影響,作出全面的分析,無須再作所謂的基線評估。而判決後更有報道指出,提出司法覆核的普通市民朱婆婆承認,「我根本沒有心要搞(司法覆核),不過,他們同我講,我又『矇查查』,我老人家懂什麼?」他們是誰?明顯是幕後的操縱者。
高等法院的這次判決,令這幕後操縱的政黨,企圖利用司法程序,阻礙工程、阻礙香港發展,引起社會對立的圖謀落空;亦反映了他們時常站於道德高地,標榜捍衛香港核心價值外表下的不良用心。不過,縱使該案件暫告一段落,但因為工程拖延半年而導致的建設成本上升及工期的拖延,已經導致納稅人需要白白多付65億元的建造費用,而且還未包括納稅人需要為申請法援的朱婆婆所支付的訴訟費用。
更令人不齒的是,在朱婆婆的坦白之下,一手參與這案件訴訟的代表律師、該黨的執委仍然前言不對後語,企圖令該黨與案件劃清界線,並否認該黨幕後主導該案件的事實。這種輸打贏要的行為,敢做不敢認的作風,正反映其在選舉利益驅使下,企圖誤導市民,撇清責任的醜惡嘴臉。
外傭湧港將難以承受
而更加令港人憂心的是,高等法院日前裁定外傭申請司法覆核一案外傭勝訴,換言之,外傭將可以申請居港權。這個判決必然會造成更大的社會爭議和社會問題,一旦大量外籍家傭成功申請居港權,他們便可申請家傭以外的工作,受最低工資保障,衝擊本港勞工市場,申請綜援、公屋等公共福利,她們的子女、家人更可申請來港定居。即使政府在上訴中勝出,外籍傭工繼續可以鍥而不捨地以司法手段尋求居港權,造成的司法紛爭將無日無之。如果事件不斷發酵下去,必定影響僱主與外傭的關係、引起歧視甚至種族問題,破壞社會和諧,這是否又是香港可以承受得起的呢?
而該案件代表外傭一方的大律師,又是與上文提及的政黨有千絲萬縷的關係。有了港珠澳大橋案件的先例,除了該黨成員之外,外人又如何看得透他們背後的關係和目的呢?該黨更是在報刊刊登廣告,指出縱使被抹黑、曲解,依舊捍衛民主、人權、自由、法治的核心價值。正所謂,身正不怕影斜,又何須「此地無銀三百両」呢?
在這兩宗案件背後,反映某些政客政黨的亂港手段,已經不單從暴力、抹黑、對抗出發,而是利用司法手段,打著捍衛香港核心價值的旗號而企圖「掩人耳目」。而這個做法並非捍衛本港的司法制度,反而是「鑽法律的空子」,這正正是對本港司法制度、對港人堅信的核心價值的最大諷刺;與此同時,我們亦要反思這個制度不足之處並加以完善,以免司法制度成為政客攻擊政府,傷害港人利益的政治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