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健 青年與政策局官員交流發起人
香港將在短期內舉行兩場對本地政壇舉足輕重的選舉,其中包括區議會選舉和立法會選舉,各個政黨都瞄準選舉,磨拳擦掌派員逐鹿議席。
是次參與競逐的區議會選舉候選人,有爭取連任的原議員、有已投身社區服務的地區幹事、有政壇新丁、另有原委任議員落區參選、或望循超級區議會晉身立法會的政治明星,亦有些另類的候選人志在狙擊其他政黨。姑且勿論候選人是否有政黨背景,新人舊人力爭街坊的信任,最有效的方法是政績,這不是臨急抱佛腳「忽然地區」,拉著橫額空喊成功爭取這個、迫令擱置那樣,又或純粹拍張照交貨,又或整整四年忙於官司或示威抗議,而完全忽視地區工作的重要性。反對派政黨往往心知地區服務薄弱,與誠心服務居民的候選人貨比貨,只會自暴其短,倒不如炒作爭議性政治議題來個零和遊戲更划算。
區議會選舉著重民生及往績
爭議性議題往往只是理論性,反對派往往想藉著炒議題來彌補地區工作的不足,區議會選舉的關鍵在於理性選民投票取態,這視乎選民按候選人的實幹和以往服務該區的經驗,決定該人是否有能力改善區內設施和配套,以優化選區內居民的生活。實幹是從地區工作浸淫的,而不是靠衝擊公眾場合、污衊官員的把戲能速成的。立法會選舉的分區直選則取決議員是否為市民服務。如果在議會沒甚作為,只管把粗俗言語及暴力帶入議會,或複製抗爭,除了吸引少部分較偏激人士的票源外,其他人相信不會再受騙;又或在議會內外只懂帶入為反對而反對的聲音,無視社會利益,置市民的期望於不顧。
炒作爭議性議題的醜惡,全港市民也領教過,去年由公民黨和社民連兩黨攜手炮製的「變相公投」運動,除了任意把議會變成旋轉門,隨意出入,五個議席作補選,也浪費了一億五千萬元公帑的行政費用,而同時也引起「全體議員」人數定義解讀的爭論,和衍生了立法會議員辭去議席的處理方法,促使政府急忙推出三個諮詢方案以堵塞日後潛在的漏洞。
除了「變相公投」以外,反對派也忙於製造不同的議題,令政府忙於拆彈,政棍到處辣火頭,官員忙於對策撲火,無暇分身推行政策,進退失據,社會因弱勢政府陷於惶恐,反對派不留情面踩多兩腳以圖更進一步削弱官員的威信,惡性循環,政府管理團隊更疲於奔命。
以分化社會製造矛盾,犧牲和諧社會的安寧,反對派試圖以政治議題來轉移視線,掩飾社區工作的不足,愚昧選民,他們期望大眾對號入座,誘使我們以議題取向把選票投向他們。
相信選民均是理性的,都會對個別黨派的偏激言辭和行為避而遠之。默默為地區耕耘的候選人總會得到認同,禍港殃民的「公投」五子及其他為虎作倀的政棍將會徹底一敗塗地。我們需要的是實幹的議員,而並非一個陷於胡鬧、紛爭不停的議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