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 偉
區議會選舉將至,最新的港大民調卻顯示反對派立法會議員的民望大瀉,公民黨議員更成為跌分「重災區」。面對兩宗禍港官司全城聲討,地區政績一事無成,經常喊窮的公民黨昨日又在報章上大賣廣告,指選情告急,但整篇廣告都沒有反省選情告急的原因,反而在反對派御用文人的配合下,散播所謂建制派「壟斷區選」的「地區霸權論」。實際上,所謂「地區霸權論」根本是一個假議題。公民黨已經黔驢技窮,企圖靠這些假議題恫嚇市民、誤導選民。
區議員的職責就是服務居民,反映地區的民意,所有參選人都是憑地區往績及區內服務爭取市民支持,真正做實事的參選人市民一定看得到。相反只懂譁眾取寵,大打政治牌的參選人在立法會選舉時,憑藉比例代表制也可能吸引一些極端選民,但在區議會選舉的單議席單選票下只懂政治抽水者肯定沒戲可唱。市民根據參選人的表現投下神聖一票。任何參與選舉的政黨和個人都必須尊重市民的選擇,絕不能輸打贏要。
公民黨的所謂「地區霸權論」,是反對派在區選後期打出的其中一張牌,利用一些抽象化的概念去扭曲區議會選舉重民生的本質,企圖鼓動市民出來不問情由地支持反對派。近日反對派的喉舌已經全力散播這套歪理。吳志森更指「區議員關注的都是雞毛蒜皮的區區小事,『蛇齋餅粽』就成了連選連任萬試萬靈的不二法門,除了貪圖蠅頭小利之輩,吸引不了稍有看法的有識之士?」市民投票給做實事的議員竟被說成是「貪圖蠅頭小利」,彷彿要附和公民黨發動禍港官司,在地區上製造政治對抗才符合吳志森口味。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身為政治學者的馬嶽竟然也散播這套「地區霸權論」,公然為反對派大打告急牌。馬嶽日前就在報章撰文,先是分析區選形勢,說反對派選情有危機,之後筆鋒一轉,指「建制派贏得愈多席位,代表這種社區福利主義在地區上進一步擴張。隨著地區上的政治競爭愈來愈弱,社區政治會更進一步淪為利益發放,選民會習以為常地認為這是區議員的應然角色。」馬嶽身為政治學者,卻似乎還未弄清立法會與區議會選舉的分別,區議會的職責本身就是帶有「社區福利主義」,為市民為社區謀福利,甚至有人形容是「保長」,正反映區議會的特質,所以參選人重視地區工作是合理的。而市民支持做實事的參選人,正是民意的一種體現,怎可能說「社區福利主義」令民主「變質」呢?如果區議會不重民生,反而跟公民黨、人民力量、社民連之流政治掛帥,對民生不屑一顧,這才是令區議會「變質」。
事實上,馬嶽也不得不承認,公民黨在地區工作上乏善足陳,黨內高層「唔太識做地區工作」,幾年來公民黨主要靠打政治牌,「但政治牌一輸,你就全盤輸清。」顯而易見,馬嶽散播「地區霸權論」,正是為掩飾反對派的缺乏地區工作的死穴,唯有將區選變得政治化,大打政治牌,反對派才有戲可唱。馬嶽的這種做法哪裡是學者所為,簡直就是公民黨的御用吹鼓手和辯護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