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2年7月17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財智論壇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權證流通量不宜忽視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7-17]     我要評論

中銀國際證券股票衍生產品執行董事 雷裕武

 上周恒指跟隨外圍跌勢,一周大跌708點或3.5%,造就槓桿較高的恒指熊證表現突出,差不多橫掃一周升幅榜的首40位,升幅最高的條款達318%,可謂跌市奇葩。要全面掌握投資權證的竅門,並從目前市場上近5000份不同權證中選出合適條款,便不能不認識市場上的三大力量─成交量、流通量及街貨量。

 上周我們談及投資者對權證成交量的情意結。目前本地權證市場一直沿用莊家制,用以提高流通量,便利投資者作即市買賣,莊家制雖已實行了一段時間,但大多投資者仍傾向留意一些高成交的條款,以致買賣集中,而一些數據不俗但成交較低的條款仍似被市場遺忘。隨著權證數目大幅增加,加上市場的透明度大大提高,富經驗的投資者理應把握機會,在市場發掘更多隱藏的寶藏。在「有效市場」定律下,這些寶藏,最終也會被人發現的。

 筆者並非完全否定權證成交量的意義,這至少可說明個別資產在某時段受歡迎的程度。如果個別股票相關窩輪的成交量突然大幅增加,或可理解為市場對於其短期走勢有所期望,或其短期調整幅度過大。然而,倘若單以成交量作為揀輪的主要、甚至唯一的指標,不單可能錯失一些市場上被隱藏的寶藏,更有機會接下火棒,買入一些相對偏貴或街貨量高的股證,最終或會蒙受損失。

 到底甚麼是流通量?簡單來說,流通量是指投資者能在任何市況下,能以合理價格進行買賣,一般而言,發行人有責任為權證提供合適的流通量。對投資者來說,流通量良好,代表他們可隨時自由進出,實際作用較大,對短線買賣產品如權證尤其重要。

 一般情況下,成交量大的權證同時可被理解為流通量高,有時也有例外,舉例來說,由於外圍市況轉好,加上個別股份出現「傳聞」,令相關股證在早段交投活躍,錄得頗大成交,但公司在中午否認傳聞,下午甫開市,正股便出現強大沽壓,股價即時受壓,連帶相關股證的所有買盤也被「沽清」。

權證流通量 較高方便買賣

 因此,該權證成交量仍然很高(大部分在早上錄得),但流通量已大幅降低,持有人也不能再自由買賣。由此可見,認股證成交量可視為一個「過去式」的名詞,成交量高並不保證投資者未來能用合理價格買賣。流通量則代表「現在式」,流通量高的權證可讓投資者方便買賣,但不一定交投活躍。

 自2001年權證市場引入莊家制後,發行人的報價表現便成為權證流通量的主要指引,資深投資者多會留意、及適切地比較。作為一般散戶,又可如何觀察窩輪的流通量?評核準則可包括以下各點:一、莊家能否維持買賣雙邊開價的窄幅;二、可供買賣的數量;三、莊家是否在任何時間均願意為其產品報價;及四、正股價格的轉變能否即時在權證價格上反映出來。最重要的,還是莊家報價的穩定性。

 一直以來,各發行人都會積極地在產品報價上爭取表現,以致大部分權證的買賣差價可維持在合理水平。若投資者只盲目追入一些高成交量的股證,而忽略其他數據,此舉將遠較投資一些低成交但有良好數據及流通量的股證承受更大風險。有經驗的投資者會分析各認股證的相關數據,並留意不同莊家的報價表現,從而作出更明智的投資決定。筆者認為,流通量應較成交量更具市場指標作用。

若掌握相關資訊 助覓隱藏寶藏

 隨著莊家制引入權證市場,流通量的地位已逐漸受到市場重視。只要投資者能細心分析不同發行人的報價表現和特性,不難從中察覺到一些被眾人所忽略的市場訊息。若能成功掌握這些資訊,將能更有效地發掘一些隱藏寶藏。(以上資料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相關新聞
百家觀點:從賣地成績解讀香港樓市 (2012-07-17) (圖)
中央續推措施刺激經濟 (2012-07-17) (圖)
權證流通量不宜忽視 (2012-07-17)
經濟下滑 A股暫難擺脫低迷 (2012-07-17) (圖)
制度改革可防中國經濟減速 (2012-07-17) (圖)
百家觀點:經濟放緩 內地轉型必經階段 (2012-07-13) (圖)
醫藥股有望否極泰來 (2012-07-13)
拆解發展商低價買地之謎 (2012-07-13)
熱點透視:關注日用品不能承受之輕 (2012-07-13)
中國經濟第三季可望回升 (2012-07-13)
探討作息失衡的根本成因 (2012-07-13)
百家觀點:歐國再現分歧滿佈障礙 (2012-07-10) (圖)
乏有效監管 歐洲銀行問題多 (2012-07-10) (圖)
由權證成交量說起…… (2012-07-10) (圖)
人行政策繼續寬鬆可期 (2012-07-10) (圖)
西歐行的所見所聞 (2012-07-10)
百家觀點:歐盟峰會後市場投資情緒得以紓緩 (2012-07-06) (圖)
意西兩國最受惠歐盟峰會 (2012-07-06)
內地航空股是否翻身在望? (2012-07-06)
科技世博提升吸引力 (2012-07-06)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財智論壇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