琤芮瑊z學院商學院院長 蘇偉文教授
筆者於7月6日的文章中,從高樓價角度看標準工時,今天筆者嘗試以新市鎮規劃角度,了解更多為何港人投放在工作的時數愈來愈多的原因,以及探討訂立標準工時是否解決工時長引致作息失衡的良方。
早於1970年代,香港政府已發展新市鎮,其中一個發展地區是屯門。當時,政府致力發展屯門成為一個自給自足的地區。當年香港工業發展蓬勃,因此政府亦為屯門區內設立工業區,方便區內居民就業,不少屯門居民可於區內就業。政府更於1980年代,於屯門及元朗興建輕便鐵路,方便居民交通。
時至1990年代,政府開始發展天水圍新市鎮,在區內興建大量公共房屋,而地產發展商亦於天水圍區興建私型住宅,藉此解決困擾香港人多年的住屋問題。直至近年,天水圍仍有不少新落成的私型及公共房屋,配合房屋市場的需求。根據政府統計處公布的2011年人口普查資料,天水圍的居民人數已超過28萬。
政府在發展天水圍時,原意是仿傚發展屯門區的自給自足模式,於天水圍區內建設一個工業h,方便區內居民就業。可是,當時香港的經濟已開始轉型,工業生產並沒有再擴充的空間,故最終沒有在天水圍設立工業h,亦沒有引入任何商業區的發展成分。結果,商業區仍繼續集中在維港兩旁,令不少天水圍居民,不論從事商業或工業,均需要跨區就業。
天水圍雖然有鐵路網絡覆蓋,亦有多條跨區巴士線,但由於地區偏遠,天水圍居民每日仍要用上兩個多小時乘車上班下班,即使一天只工作八小時,每天的交通連同工作的時間,已隨時可用上十至十一小時。因此,即使訂立標準工時,交通時間仍無法縮短,根本解決不了作息失衡的問題。若政府在規劃新市鎮時,能帶入更多就業機會到區內,已能大大減輕居民負擔,上班毋須長途跋涉,已有助紓緩因工時長導致的作息失衡。
高昂交通費提高生活成本
此外,當新市鎮的居民需要乘長途車到市區工作,必然需要一定的交通費開支。近年香港的交通費持續每年增加,對新市鎮居民造成一定程度的生活負擔。然而,港府並沒有做好把關工作,容許各大運輸機構每年提高票價,令市民的交通費開支愈來愈高,最終亦推高通脹率,令市民生活負擔愈加沉重。
新加坡城市規劃值得借鏡
讓我們參考一下與香港鄰近的新加坡。新加坡國民一般以地鐵為主要的交通工具,因此,當地政府一向嚴格規管地鐵票價,並會於住宅沿線興建鐵路方便市民,以免影響民生。此外,有八成新加坡國民居住於組屋(公共房屋),組屋單位面積較香港寬敞,政府亦嚴格控制組屋價格,因此國民所承受的租金和交通費壓力亦相對香港為低。
香港則剛剛相反,物業發展沿著鐵路興建,以吸引更多人於鐵路沿線物業居住或工作,造成樓價及租金愈來愈高。即使工資上調,幅度仍難以追上樓價及租金的增幅。在樓價、租金及工資增加的相互影響下,最終造成惡性循環,亦是小市民受害。
當一個新市鎮規劃不當,社區發展便會失衡,令市民生活負擔更沉重,衍生工時過長、作息失衡等問題。即使訂立「標準工時」,市民日益沉重的生活負擔真的能夠得到解決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