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青 絲
早年有位同學是川西人,暑假返鄉時邀我同往。其家鄉位處高原,夏季氣候十分涼爽,最妙的是八、九月間,周邊的山地上就結滿了野果子,尤其是一種被當地人稱為「刺李子」的果實,生食脆而爽口,用於釀酒,甘酸有致的滋味亦是讓人難忘。
「刺李子」的正名為刺梨,是川、滇、黔幾省特有的野果,且只分佈生長在山區的丘陵高地。想來是高原山區富含礦藏,土質也與他處有別,所以刺梨的身影只是在雲貴高原及攀西高原出現,移之別地則不生。刺梨的樹形低矮,枝條上間隔長有尖刺,果實如雞蛋大小,外表亦是遍佈芒刺,雖然伸手可及,但採摘時不小心,就會被枝頭或果實上的尖刺刺到手。到了秋末,若是野生無主的刺梨無人摘取,就會自行墜落枝頭,完成另一個播種萌芽、自然繁衍的過程。
刺梨的外形看起來不起眼,卻很內秀,尤以肉質肥厚、口感爽脆、富含維C而為人所讚譽。早在清代,刺梨就被作為野生佳果出售。《清稗類鈔》載,清代之際,每到秋天,川黔兩地的土人女子,就會上山採摘刺梨到市集上售賣,若是有來自湖北、河南、江浙的外地客商購買,賣家也會特別地高興,謂之得佳客交易。如果是本地人買來嚐鮮,價格就要貴上一倍。而且,若有江南人士閒遊過境,不識刺梨為何物,向出售的女子詢問來歷,賣家有時還會整筐相贈,不取一文,曰:「愛莫離。」意為與君有緣相會,願相贈以結緣。但是,如果有人舉止言行輕佻,想要挑逗調戲,土人女子又會怒罵:「落勿渾。」指責對方毫無操守,不知廉恥。
由這些稗史,想見在清代,川黔兩地擁有豐富野生刺梨資源的土人,就已頗有現代行銷意識,已經在有計劃地做產品宣傳,向外地人推廣普及刺梨了。
川西一帶之人,除了拿刺梨作為水果食用,還把果實剖開,除淨芒刺和內裡的籽核,用鹽略拌做成涼拌菜,味道極為清香爽脆,是小酌時下酒的妙品。也有人把刺梨加上冰糖,熬成色澤嫣紅的梨膏食用。甘酸可口的刺梨,有開胃順氣的作用,冰糖又兼有清潤之功,製成的梨膏有消滯健胃的食效,即使平時作為消閒解悶的零食,也無不可。而用刺梨釀酒,據說為少數民族首創,為男女訂婚時,男方必不可少的禮物,是極富地方特色的佳釀。是將上好的糯稻,以清冽的山泉水煮熟,輔以酒麴發酵,再加上一定比例的刺梨,封入瓦罈,存放到酒窖裡,一年後即成。
刺梨酒能醉人於無形。因其酒味甘而微酸,芳香順口,看似不甚烈,初飲者一口下肚,往往就放鬆了警惕,待到酒勁上頭時,已是玉山將崩了。循此而想,晉代《搜神記》裡能令人不知不覺大醉千日的美酒,大概也就是這個樣子的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