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孫西
十一月十四日,全球矚目的中共十八大在北京閉幕。十一月十五日舉行的中共十八屆一中全會選舉習近平為中共中央總書記,選舉習近平、李克強、張德江、俞正聲、劉雲山、王岐山、張高麗為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新一屆領導集體順利誕生,顯示新老交替順利完成,為國家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組織人事保障,使國家各項政策保持穩定性和延續性。歷史證明,回歸祖國後的香港市民的福祉也只有在國家穩定發展前提下才能得到保障。十八大繪製的國家發展宏偉藍圖,無疑將長遠地惠澤香港。
十八大確立國家發展目標
在全球經濟下滑的大背景下,十八大提出,「確保二零二零年GDP和城鄉居民收入人均收入比二零一零年翻一番」。從發展情況看,二零一一年,國家國內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9.3%,今後九年年均增長7%就可實現翻一番,比較符合實際,增速也與「十二五」規劃綱要一致。十年來,國家經濟持續發展,社會繁榮穩定,民生持續改善,這是有目共賭的。基於目前國家雄厚的經濟基礎和迅猛發展趨勢,設定這一發展目標,秉承了中央過去十年的務實作風,按照十八大的要求「確保完成」應是有底氣的。這意味著國家仍將以發展經濟、促進民生為施政重心,以繼續改革開放為動力。
隨著國民收入倍增,全面步入小康,經濟轉型創新發展,內需將成為經濟發展的動力,內地服務業發展空間擴大,製造業亦將向中、高端發展,實現更加均衡協調和可持續的發展。國民消費力的大增,也將對中、高端製造業及服務業發展產生極大支持力,形成經濟發展的良性循環。總之,國家實施城鎮化、新型工業化、社會資訊化以及節能、低碳、環保發展,對於擴大內需包括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必將產生巨大的拉動作用。
中央支持香港長期繁榮穩定
中央對香港堅定不移支持是香港保持長期繁榮穩定的最大保障,回歸祖國十五年來香港市民對此感受至深。十八大會上,中央再次重申對香港的支持,更強調了對港澳政策的「根本宗旨」與推進方向。十八大決議指出,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針,必須把堅持一國原則和尊重兩制差異、維護中央權力和保障特別行政區高度自治權、發揮祖國內地堅強後盾作用和提高港澳自身競爭力有機結合起來。可以相信,十八大後,中央政府一定會依據香港的不同發展階段,推出有利各方的政策;也一定會一如既往地在香港需要之時,給予強有力的援助。
顯然,作為國家的一個特別行政區,香港不能只享受「一國兩制」的種種優勢,更應承擔起作為國家一分子的責任和義務。如果說回歸前十五年是「一國兩制」落實的探索期,今後香港應成為一個於國家有作為、於民族有貢獻的地區。十八大成功舉行,國家在穩定的正確道路上前行,香港也再次獲得穩定和理想的發展環境。
港人應把握內需劇增機遇
十八大報告還提出:「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推動資訊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促進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這個關於「四化同步」的新表述,無疑是十八大後中央的重大戰略決策,城鎮化率的增長將帶來很大的發展機遇和潛力。
港人應把握祖國內地內需劇增的機遇,積極投資向中高端製造業、服務業傾斜,才可在龐大內需市場中佔得一席之地。過去十年,香港在國家改革開放發展中獲益良多。在國家新一輪經濟發展中,特別要搶抓新的科技與產業革命機遇,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發展方式實現根本性轉變,才能贏得經濟轉型的主動權。長期以來,香港一直是祖國內地重要的投資基地和服務基地,背靠祖國,連通世界,亦是與紐倫並肩的亞洲第一國際金融中心,加上簡單低稅、政府廉潔、資訊自由流通、尊重法治等,香港所擁有的競爭優勢還是相當明顯的。本港各行各業宜盡早因應十八大後的經濟形勢做出新部署,努力拓展商機,不斷提升自身競爭能力,積極參與國家新一輪大發展,造福於國家,共同建設繁榮穩定的香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