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偉
《蘋果日報》配合反對派的「倒梁」路線,全然不顧專業操守。昨日《蘋果日報》就大篇幅刊出了題為「挺梁請臨記 人工大縮水」的報道,內文指在周日有團體發起「挺梁」遊行,而在網上卻流傳一張短訊對話的圖片,內容是有人請人參與遊行云云。《蘋果日報》立即如獲至寶,大書特書,嘲諷遊行組織者出錢請人遊行,並指這些做法「似曾相識」。《蘋果日報》在處理這宗新聞時明顯缺乏傳媒應有的嚴謹態度,網上資訊沙泥俱下,難以辨別真假,傳媒在採用有關資料時更應慎重,在沒有證據之下應盡量避免使用這些匿名、無根據的資訊,特別是一些帶有誹謗性的資訊,更應仔細查證。就以這次事件為例,有關指控相當嚴重,對主辦團體聲譽造成很大的傷害,但所謂證據卻只是一張來路不明,極容易造假的對話圖片,難道這就足以作為一項有力的證據?就可對他人及其他團體作出如此嚴重的指控?
事實上,這些帶有明顯政治傾向的網上資料,不少其實都是源於某一兩個網站及網民,在過去多次政治事件中,大量針對政府、建制派的「改圖」、照片甚至是假消息都是源於這幾個網站,其政治意圖也是躍然紙上。過去不少消息都已證實是子虛烏有,但在三人成虎之下,卻令不少人受到誤導。對於這些別有用心的資訊,一般傳媒都會避之則吉,不會輕易採用,就算採用也要反覆求證。唯獨是《蘋果日報》卻是來之不拒,連訪問當事人的基本動作都不做,就大篇幅的報道,甚至明知道是假消息也照用不誤。最明顯的例子是較早前,警方為方便內地人士看懂告示牌,在原有繁體字告示牌的旁邊,再加上一塊簡體字告示牌,但有網民卻故意造假,借題發揮,指責當局只有簡體字沒有繁體字。本來,有關爭議只要派記者到當區一看便知究竟,但《蘋果日報》或不以為意,或將錯就錯,就大字標題指責當局要「消滅繁體字」,如此沒有求證精神,已經是擺明車馬的造假了。
近期,反對派正全面動員「倒梁」,但同時社會上的沉默市民也開始走出來表達挺梁挺政府的呼聲。為怕民意反彈,於是《蘋果日報》近日不斷抹黑這些民間「挺梁」團體,現在甚至乾脆在網上引用一張照片,就對這些團體扣上一個大帽子,說明《蘋果日報》為政治連基本的新聞操守都不顧,「反梁」反昏了腦。難怪有網民說,一份《蘋果日報》除了天氣預告和電視節目表之外,其他都可能是假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