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聲
英文《中國日報》香港版發表署名文章,現載譯如下:
昨天中西報章各自刊登了不太起眼,且毫不相關的兩則新聞。一是《紐約時報》旗下的《國際先驅論壇報》對美國發起的伊拉克戰爭十周年做簡單回顧,評述宗派以及族群內鬥,窒息了該國的和平。二是《信報》以短小的篇幅報道了的香港「真普選聯盟」的成立。筆者認為,把發生在中東和香港的這兩件事情做一些比較,對香港社會深入思考民主的真諦,很有裨益。
2003年3月,美國不顧國際社會的反對,繞過聯合國發動伊拉克戰爭,並把該次軍事打擊命名為「自由伊拉克行動」。這場原本設想是速戰速決的「正義戰爭」,一打就是7年多,造成十二萬平民喪生,重建家園可能需要數十年。美國方面,連本帶息合共六萬億美元的戰爭投入,成了美國鼎盛國力向下滑坡的拐點。奧巴馬總統在2010年美軍作戰部隊撤出時的講話,不敢用「勝利」一詞。伊拉克不僅沒有成為美式民主在中東的樣板,反而成了阿蓋達等恐怖組織滋長,什葉派、遜尼派和庫爾德族爭鬥不休的人間煉獄。
英國《觀察家報》日前報道,十年前在全球億萬電視觀眾面前舉起大錘的伊拉克人亞布力,推倒薩達姆雕像,在西方媒體的描繪下成了薩達姆政權崩潰的象徵性時刻。但是十年之後,他後悔了,因為「這個時刻才是噩夢的開始,我們現在沒有希望,沒有將來。我雖然恨薩達姆,但我們以前只有一個獨裁者,現在衍生出數百個。」亞布力的慨歎不是沒有道理。薩達姆治下,雖有貪腐,但遠不如現在嚴重,很多民生的基本需求如電力、燃油價格也較易負擔。但現在一人一票的民主是降臨了,但蒼生塗炭,山河破碎,遑論國計民生的有序和可持續發展。
香港自1842年被英國管治開始,就實施西方政治體制,但西方制度並不代表有民主。英國管治香港一個半世紀,港督的權責與地位和清王朝的地方官分別不大。諮詢民意還是獨斷自裁,全看港督喜好,何來民主?近年來,在泛政治化的氛圍中,「政治冷感之都」的香港,變成實至名歸的示威之都。據警方的統計,平均每年的遊行示威大約有四千多宗,這一方面反映了香港政府對人權、民主的尊重,但亦顯示社會的浮躁和缺乏耐性。尤其是一些激進分子訴諸的肢體語言,已經超越了公民表達訴求的本意,理性被騎劫,社會和族群受到撕裂。這絕非香港之福。
香港第一次有民主成份的選舉,還是1985年《中英聯合聲明》簽訂之後,可見香港的民主經驗尚淺。西方的民主概念,只能借鑒,不可硬搬,更要循序漸進。我們需要在很多民主理念上譬如「真普選」做本質的研究,認真考察、研判香港的區情和民主發展步伐。任何的盲動都可能導致類似伊拉克、利比亞、敘利亞和埃及的動亂甚至悲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