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強 香港工商專聯會會長 資深時事評論員
在普選特首的問題上,有人指若透過預選「篩走」反對派參選人,這根本不是真普選。不過,《基本法》第45條規定,行政長官「最終達至由一個有廣泛代表性的提名委員會按民主程序提名後普選產生的目標」,由於「提名委員會」 不同於「選舉委員會」,所以「提名委員會」一定有預選或初選機制。只要承認西方大多數國家的選舉都是真正的民主普選,那就應該承認,真普選是可以有預選機制的。
有預選並不代表不是普選
初選(primary election)也稱預選,這一術語在各國憲法學中有不同理解。以美國而論,據《不列顛百科全書》對該詞的釋義,「在美國,是指選出那些準備競選公職的候選人的選舉。可以秘密進行(黨派選舉),也可以公開進行(非黨派選舉)。秘密初選又可分直接初選和間接初選。」 選舉制度各國不同,例如美國是間接選舉,法國是直接選舉。
美國總統選舉是一個長期而複雜的過程,主要由包括以下四個步驟的一系列制度組成:一是預選,預選是各政黨在州範圍內,選舉本黨候選人或者選舉出席本黨全國代表大會代表的活動;二是總統候選人提名,競選者早在大選前一兩年,就要開始在國內四處旅行,發表時局見解,與各地黨的領導人聯絡,特別是對重點州進行頻繁訪問,以取得各方面的支持;三是黨的全國代表大會通過。兩黨通常在選舉年的7至8月舉行黨的全國代表大會,主要是投票確定本黨總統候選人,得到簡單多數選票即可獲得提名;四是「選舉人團」選舉,總統由「選舉人團」間接選舉產生,即選民先選出選舉人,再由選舉人組成「選舉人團」選出總統。各州選舉人數目與該州選民人口成比例,全美國現有538名選舉人,獲得半數以上選舉人票的候選人即可當選。
法國總統選舉採取兩輪淘汰制,首輪投票如果未有候選人取得過半選票,就最高得票的2位進入次輪投票決勝負。有人指法國兩輪淘汰制的候選人資格都不會設限,但實際上候選人需獲得至少500名民選代表的擔保提名,由於這500人必須是國民議會議員、參議院、社會經濟委員會委員、地方議會議員或者市長,其中必須包括30個省和海外領地的代表,並且10%以上的代表不得來自同一省或者海外領地,顯然要成為總統候選人也並不容易。這500名民選代表的擔保提名,在某種程度上類似於一個有廣泛代表性的提名委員會。事實上,500名民選代表的擔保提名就是一種限制。
香港普選的依據是基本法和人大決定
由於初選或預選這一術語在各國憲法學中有不同理解,而香港實行普選的依據是《基本法》和人大有關決定,因此香港的普選問題,要以《基本法》和人大有關決定為基礎。根據香港《基本法》第45條,行政長官最終達至「由一個有廣泛代表性的提名委員會按民主程序提名後普選產生」,「提名委員會」就是一種初選或預選,這是《基本法》規定的必須的一個法定程序。世界上所有普選制度裡的提名程式,都是帶初選或預選性質的。從《基本法》要求特首必須愛國愛港和「提名委員會」的功能看,特首普選必須通過初選產生候選人,倘不按照這個程序,就是違反《基本法》。
根據《基本法》和人大有關決定,香港實現普選「五部曲」的法治軌道是︰一是行政長官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提出關於制定普選辦法的報告;二是全國人大常委會對行政長官的報告給予答覆;三是特區政府向立法會提出普選辦法方案,須經立法會全體議員三分之二多數通過;四是行政長官同意立法會通過的普選辦法;五是行政長官將普選辦法報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或備案。
須先明確愛國愛港是前提
親自指導《基本法》起草的鄧小平在上世紀80年代多次提出「愛國者治港」的原則,又確定了愛國者的標準:「什麼叫愛國者?愛國者的標準是,尊重自己民族,誠心誠意擁護祖國恢復行使對香港的主權,不損害香港的繁榮和穩定。」鄧小平關於「愛國者治港」原則和愛國者標準的闡述,已體現在《基本法》的條文中。「愛國者治港」是《基本法》的要求,《基本法》明確規定特首對香港和中央負責,執行中央的相關指令。兩個「負責」已簡化為「愛國愛港」。討論未來兩個普選產生的辦法,必須先明確愛國愛港是治港者的條件和前提,有關選舉的具體技術問題便可迎刃而解。
反對派提出「癱瘓中環」計劃,實際是要拆除香港通向普選的法治軌道。誰都知道沒有法治作為軌道的民主,容易流於暴民政治,而「癱瘓中環」就蘊含了暴民政治的傾向。反對派害怕和迴避「愛國者治港」原則討論,企圖通過「癱瘓中環」拆毀政改五部曲的法治軌道,衝擊「愛國者治港」的原則底線。然而,「癱瘓中環」就是要「癱瘓法治」,就是想「癱瘓普選」。香港要落實普選,必須對「癱瘓中環」說不,必須在「愛國者治港」原則問題上通過深入討論形成社會共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