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淵滄 博士
數年前,特區政府決定推動醫療產業,於是推出兩幅供建設新私家醫院的用地公開招標,結果僅有一幅土地成功售出,而且中標價低過市場的預期。成功中標者是香港新創建集團與新加坡的一家私家醫院所組成的聯營公司,並由香港大學管理。
把醫療服務當成產業來推動,新加坡已有多年的經驗。因此,相信數年前曾蔭權政府也是參考新加坡的經驗來發展香港的醫療產業。新加坡政府把醫療服務當成產業來推動,成為經濟發展的其中一環,很成功地增加了多家私家醫院、醫療集團,吸引了大量東南亞的有錢人到新加坡求醫與療養,賺取大量外匯,同時也推高了新加坡的醫療水平及醫藥、生命科技的研究與發展。
新加坡沒有所謂的「雙非」問題,因為新加坡憲法根本就不允許在新加坡出世的嬰孩自動取得新加坡公民權或居留權。只有新加坡公民的子女才有資格取得新加坡的公民權。因此,進入新加坡私家醫院的人純粹是來治病與療養的,主要看中新加坡的醫療水平比東南亞其餘國家高許多,周邊國家的有錢人到新加坡治病與療養休息,為新加坡帶來不錯的收入。
不過,香港的情況不一樣,香港醫療服務最吸引人的是香港的永久居留權。終審法院判決讓所有在香港出世的嬰孩可取得香港的永久居留權,這就吸引了千千萬萬內地的孕婦來香港生孩子。香港部分私家醫院為了賺取內地孕婦的錢,大量地改造普通病房為產房,依然供不應求,導致香港本土孕婦找不到產房生孩子,產科醫療費急增。
梁振英上任之後,決定改變這種現象,全力制止內地孕婦來港生小孩,內地「雙非」孕婦來港產子的數量急速下跌。因此,這一次特區政府推出土地供私家醫院集團投標反應不佳,有人認為是因為沒有「雙非」孕婦來港產子之後,醫療產業已不可能大發展,缺乏吸引力。
我不認為沒有「雙非」孕婦之後,醫療產業就完全沒有價值。新加坡也一樣沒有「雙非」產婦,只憑高水平的醫療服務,已足以吸引周圍國家的有錢人到新加坡醫病與療養。
要發展醫療產業,最最重要的條件是人才,新加坡通過輸入海外醫療人才補充自己人才不足的問題,香港社會是不是也支持輸入海外醫療人才的政策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