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剛
香港要穩中求進、實幹興港就必須要揭露和批判無行文人的變天禍心。否極泰來,讓香港和全國同胞共同前進,不要被他們妖言所惑、謬論錯導,齊心協力,實幹興邦。
新年伊始,1月末《信報》刊出練乙錚攻擊梁振英一文後,四下裡響起了反應,讀了練文和其他文章和報道,不知為什麼,我立刻記起了一句生動貼切的評語:讀壞詩書生壞品。
迷惑群眾 了無是處
據說有人封他為香江健筆、政論名家和政經學者。當然,他有讀過書,否則不會拿到美國大學的博士,不過,似乎不夠格被稱為「學者」,因為,「學者」是學術有成而且對社會有正面積極影響和作用的知識分子,有褒意。正如《論語.憲問》界定:「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學者應該有較大的抱負和胸襟,是為大眾謀福祉的知識分子。練某和某些文人,讀了些詩書律例,自以為老子天下第一,或者受人擺佈貪圖個人利益,數典忘祖見利忘義,信口雌黃誇誇其談,指鹿為馬顛倒黑白。正是:「凡人有言,未必有德。文雖堪尚,義無可則。」(《舊唐書.列傳44 蘇味道等》),他們可以用「健筆」砌出生花文字,但內容卻興波作浪迷惑群眾,了無是處。
練文指控梁振英言之鑿鑿,但被訴諸誹謗時卻抵賴並沒有確實如是說,只是「疑點」,《信報》為其辯護:「練文提出討論的議題涉及公眾利益,……已經慎重而清楚表明相關論據應該再經不同方式求證,不應輕率達成任何結論……」。但事實上,練文已經非常明確肯定他的觀點和結論,而且,矛頭不止指向梁振英,而且是投向特區政府和人民、中聯辦和中央以至中國人民。
攻擊特區及中央 尖酸刻薄
練認為可信的兩組信息:「其一暴露了紅色背景梁氏政權的不斷黑道化。……其二……唐梁之爭背後金權板塊的政治輪廓,忽然變得清晰。」然後根據這兩點大放厥詞,將特首選舉確定為「本地金、內地金、京官權三者構成的金權板塊之間的政治鬥爭。」名為評論,實為劍指三方,赤裸裸地暴露了他的政治面目。隨之筆鋒轉向內地政局,以他的觀點片面評論江胡習三代領導人以及近年內地政局,文風尖酸刻薄用語誇張嘲諷,把特首稱為「兒皇帝」、「怪胎特首」,遣詞用語可謂惡毒至極,無愧被「譽」為惡行文人的「健筆」了。這還未算登峯造極,練又寫道:「兩個結論(韋按:這裡特別說明是「結論」):其一梁營是江系裡頭的一個派別……靠了中聯辦擔當『黨鞭』……其二揭露梁氏取得政權,一半靠黑道,未來的香港社會各方面必定因而逐步染黑。」《信報》2013年2月7日的「啟事」為練文妄求解釋:「應該再經不同方式求證,不應輕率達成任何結論。」豈不是和練某互摑一巴而又不能自圓其說?
練文的誑言讕語罄紙難錄,坊間亦已有不少學者予以批駁。值此新一任政府上場,萬事待興,香港政局仍未踏上康莊大道,社會有各種意見,練某及其同伙,為裡外反對派助拳,全面對「一國兩制」、新政府新人事新政策大舉進攻。
以史為鑑,讀《漢書》一段,很有感觸:「是以群小窺其間隙,緣飾文字,巧言醜詆,流言飛文,嘩於民間。故《詩》云:『憂心悄悄,慍於群小。』小人成群,誠足慍也。昔孔子與顏淵、子貢更相稱譽,不為朋黨;禹、稷與皋陶傳相汲引,不為比周。何則?忠於為國,無邪心也。」班固更從而發揮引《易經》說出看法:「故《易》有『否、泰』。小人道長,君子道消。君子道消,則政日亂,故為『否』。否者,閉而亂也。君子道長,小人道消,則政日治,故為『泰』。泰者,通而治也。」(《漢書.楚元王傳》)
香港要穩中求進、實幹興港就必須要揭露和批判無行文人的變天禍心。否極泰來,讓香港和全國同胞共同前進,不要被他們妖言所惑、謬論錯導,齊心協力,實幹興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