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孫西
據世界銀行和國際金融公司去年聯合發佈的2013年營商環境報告顯示,香港的營商環境屈居新加坡之後,居全球第二。香港作為國際自由港和舉足輕重的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是世界上最開放、最具活力、最有競爭力的地區經濟體之一,具有獨特優勢。香港固有的優勢,主要是低稅制、自由港、國際金融中心。世界銀行最近一份調查再度確認香港為全球最佳的營商環境之一,調查指香港的低稅制為全球其中最簡單的稅制之一,尤其是有利小型和中小型企業。然而,背靠祖國成為今天香港最獨特的優勢。回歸祖國以來,為維護和提升香港的國際經濟地位,僅在財政、稅收等領域中央政府就為香港爭取到諸多利益,充分體現了「一國兩制」的優越性。中央政府已公佈的惠港政策,正在進一步提升香港的各項優勢。
發揮香港不可替代作用
回歸祖國以來,香港在國家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香港已經成為內地最大的外資來源地,是內地企業最大的境外融資中心,也是內地最重要的貿易夥伴和出口通道。港資企業到內地的投資總額到2011年底已經達到了5200多億美元,佔國家直接利用外資的45%。香港在內地的企業達到幾十萬家,吸納了內地數千萬勞動力就業。香港在其他方面對國家還有很多重要的價值,比如金融合作、服務業領域的合作,以及香港的城市發展規劃、社會管理、社會服務、環境保護等等。
不可否認,香港在「一國兩制」下,既保持了原有的經濟制度,又能從祖國日益繁榮中獲得更多的機遇、更大的空間和強有力的支持,具有雙重優勢。改革開放30多年來,香港和內地發揮各自優勢,與時俱進,形成了互利共贏的全方位合作格局。早在2011年,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在香港出席國家「十二五」規劃與兩地經貿金融合作發展論壇時表示,進一步發揮香港長期以來形成的獨特優勢,發揮香港在內地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香港的需要,也是國家的需要。李克強指出,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的深度融合,需要發揮香港通達國際市場的視窗和平台作用。國家推動經濟轉型,在對外開放中擴大內需,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需要發揮香港服務業的輻射和帶動作用。建設中華民族共同家園,深化內地與港澳經貿合作,促進兩岸經濟關係發展,需要發揮香港的橋樑和紐帶作用。
創新政策吸引投資
業內人士分析,香港土地昂貴、資源匱乏,應以更優惠的政策吸引投資,才能在全球激烈的競爭中佔一席之地。特區政府應進一步優化香港發展環境,在投資政策上有所創新,制定含金量更高、吸引力更強的政策,吸引外來投資。同時,應營造優質高效的服務環境,服務水準的高低和服務品質的優劣,是企業和投資者對經濟環境最直接的感受。須知「服務是第一投資環境」,要把一流的服務貫穿於發展的全過程。
國家「十二五」規劃明確提出,加大內需發展,提升服務業在GDP中的比重,這是香港發展的一個歷史的機遇。應該看到,香港的服務業佔GDP 90%以上,內地是香港輸出服務的主要市場,可在輸出金融及其他服務方面加快香港經濟發展,創造新的增長點。香港自2003年與內地簽署了CEPA,香港與內地在機構准入、專業互認、技術交流等領域都取得豐碩成果。當前,人民幣正在走向國際,香港已經把握這個機遇發展成為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日前,國家商務部及人民銀行分別公佈了人民幣管理辦法,容許外商(含持香港身份證的商人)用人民幣直接到內地投資。
積極儲備高素質人才
毋庸諱言,香港發展環境不僅包括創新政策、優質服務的政務環境,還包括:為市場主體提供優質、完善的金融服務;讓企業和香港市民感到安全、放心的治安環境,為企業發展提供充足的人才資源。同時,社會應盡最大努力把環境風險降到最低,使環保與發展達到融合共贏。近年來,高素質人才儲備不足,成為香港邁向知識型經濟之路所面臨的一大難題,要能夠達到知識型經濟基礎,人才是最重要的。現時主要問題在於香港高等教育資源不足,大學學位遠遠不能滿足需要,這是香港高等教育亟待突破的難題。
事實上,無論在哪個國家和地區,僅靠政府資源均難以普及高等教育。筆者認為,可利用香港的教育優勢,大量吸引內地及海外學生來港讀書;同時,設立專項獎學金,幫助到內地或海外深造的香港年輕人,旨在力求發展優質的教育產業,培養和吸引各方人才。香港的中小企業也要積極加強與科研院所、大專院校的聯繫,在技改和技術創新等方面加大投入,以形成香港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