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平理
香港各界慶典委員會日前舉行記者會,介紹今年由慶委會主辦的慶祝回歸16周年系列活動,由6月30日起一連3日,在全港18區舉辦主題為「手牽手.慶回歸.獻愛心」合共37個系列慶祝活動。輿論認為,香港回歸以來,在中央政府大力支持和社會各界共同努力下,本港在不同方面發展有目共睹,在回歸日前後舉辦慶祝活動,不但讓市民能分享回歸的喜悅,更有凝聚人心、促進社會和諧、傳遞正能量的效果。輿論亦認為,各界踴躍參與慶回歸活動,表達了對香港社會保持穩定繁榮的期望,反對任何違法的政治抗爭行動,特別是近期鬧得滿城風雨的「佔領中環」。通過手牽手、慶回歸、獻愛心,向社會傳達出守護香港的訊息。
香港各界慶典委員會及慶祝香港回歸祖國16周年籌備委員會宣布慶回歸系列活動,「重頭戲」將在添馬公園側舉行慶祝嘉年華,為分布全港18區的28場嘉年華會揭開序幕,逾千間商號同日還會提供五折至九折的消費優惠。輿論認為,今年慶回歸活動以「手牽手.慶回歸.獻愛心」為主題,傳遞全民參與、分享回歸喜悅的理念,十分有意義。慶祝活動滲入全港各個社區,將慶回歸喜悅擴散到香港每個角落,藉回歸的喜悅時刻與市民同樂,同時關心弱勢社群需要,有利於促進社會和諧發展,向社會傳遞正能量。
理直氣壯慶回歸彰顯正氣
對於反對派指今年慶回歸活動是為了抗衡「七一遊行」,輿論直指慶祝回歸從來都是理直氣壯。《星島日報》社評認為,「現在慶回歸團體把絕大部分活動,安排在下午舉行。假日市民多數想多休息,從時間安排上,下午舉辦活動較為適合,今年的改動,至少反映慶祝活動不忌諱批評,爭取最有利本身的時段。慶回歸團體,今年集合多家商號提供慶回歸優惠,大部分的優惠時段都是在下午遊行時間,由購物和飲茶折扣,到光顧美容,都有形形色色的優惠。……參加慶回歸和音樂會的人,究竟有多少人去遊行,現在是未知數。如果有人為了參加慶祝而放棄參加遊行的計劃,本身也是自由社會的選擇。從今年七一安排的變化,可以說社會由容忍遷就,變成趨向日益分明的不同選擇」。《明報》署名文章認為,「在人家歡天喜地慶祝結束殖民地統治,回歸祖國懷抱,中華民族崛起,你不同意,如果說『包容』是香港的核心價值,你應該過兩天才遊行示威,你偏要在人家慶賀的時候遊行,就是反對人家慶祝,把它說成是反回歸一點也不過分。如果說是對著幹,反回歸是始作俑者。如今慶回歸變更慶典時間地點,加上近千家商戶提供購物就餐折扣,被說成是對著幹,其實是反擊對著幹……七一遊行組織者說參加遊行人數可能會減少,是否這樣,其實已經不重要,關鍵是慶回歸的終於認識到,躲躲閃閃不是辦法,也不應該,敢於理直氣壯的告訴人家,回歸日應該普天同慶,各方以多種形式興高采烈的慶祝一番。如果場面越來越擴大,遊行的傳統就會消失,正邪的位置才能顛倒過來」。
各界踴躍參與顯示民意期望社會穩定
今年慶回歸活動不但得到商界的大力支持,社會不同團體都大力響應。輿論認為,這除了反映社會肯定回歸以來的成就之外,更是對「佔中」的反擊。輿論指出,回歸16年來,香港各方面建設都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本港連續19年成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不斷鞏固和深化,法制健全、社會廉潔,資訊流通自由,國際貿易及投資頻繁,繼續成為吸引外來投資者的熱土,這些成績得來不易,更值得本港市民好好守護。《晴報》社評亦認為,「今年的七一遊行,民陣將主題定位為『人民自主、立即普選、佔領中環、蓄勢待發』,亦即將七一遊行,作為『佔中』預演。基於遊行訴求的延續性,導致建制派必須總動員加以反制,故強調慶回歸活動,要傳達出人人都守法的核心價值,與不惜以公民抗命,以身試法的『佔中』行動對著幹,避免『佔中』議題持續發酵。故此,今年的慶回歸與遊行打對台,實際上是一場『佔中』與反『佔中』行動的預演。此外,各區近千個商戶於七一當日,史無前例向市民提供優惠,從另一角度反映出,商界對目前的政治生態,特別是『佔中』行動的不滿情緒」。
民意反對「佔中」守護香港
在各界籌備慶祝回歸之時,反對派發動的「佔中」卻愈演愈烈。主流民意對「佔中」已經表達出強烈的反對聲音,油尖旺區議會和深水埗區議會上周分別以大比數通過反對「佔中」動議。大部分區議員在發言時,批評反對派鼓吹違法行為,會破壞社會秩序、影響金融經濟、顛倒法治精神、教壞下一代。不同機構的民調都顯示,高達七成市民都反對「佔中」。輿論認為,在反對派正在全力推動「佔中」行動的時候,更需要表達社會求穩定、求發展的呼聲。全港各界齊心協力辦好慶回歸活動,正是要向挑動政治對抗的反對派顯示民意的真正聲音,市民不希望見到違法的「佔中」癱瘓中環,也不支持任何對抗的行動。社會各界共慶回歸,正體現出市民熱愛香港、建設家園的共同願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