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3年6月24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廿四味:夏千福操控反對派應對斯諾登事件「露了一手」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06-24]     我要評論

卓偉

 特區政府昨日發表聲明,指美國中情局前僱員斯諾登已自行循合法和正常途徑,離開香港前往第三國。斯諾登走了,但事件卻留給社會一些疑惑和反思。一直高舉人權自由旗幟的反對派頭面人物,在斯諾登事件中始終一言不發,甚至沒有說過一句會令美國尷尬的說話,由他們的立場到發言都有統一的口徑、嚴格的紀律、不能逾越的界線,這說明在背後是有人統籌反對派的整個行動。當中,接任美國駐港總領事的夏千福自然扮演最重要的角色,也顯露出他有別於前任楊甦棣的作風。

 斯諾登的揭密事件是美國近年醜聞中的最大一宗,而且涉及內地與香港的電腦網絡系統,美國駐港總領事館無可避免處於政治風眼位置。雖然夏千福尚未正式上任,但他這幾個月實際上已接任總領事工作,第一炮是接見民主黨副主席單仲偕,為美國國會即將召開的有關香港政制聽證會做準備。不過,不久就爆發了斯諾登事件,如何應對事件便成為夏千福的首個考驗。

 從美國駐港總領事館在事件中的部署,大致可窺見夏千福的一些特點:一是外鬆內緊。楊甦棣是典型的大嘴巴,喜歡四處演講點評時事,多次公開發言干涉香港內政,引發社會輿論的不少非議。但在夏千福主政下,美國駐港總領事館對斯諾登事件一句評論都沒有,儘管建制派及不同團體相繼到總領事館示威,但他就是不回應,也不給外界口實,只是在暗裡部署,說明夏千福行事作風外鬆內緊,這可能與他橫跨軍政兩界的背景、有豐富的情報工作經驗有關。

 二是嚴密操控反對派。事實上,對於美國公然侵犯香港人權的行為,香港的政治人物沒有理由不批評。就算在楊甦棣主事時期,反對派在一些涉及美國的問題上也可稍稍批評一下,小罵大幫忙。但現在,反對派頭面人物對美國不敢作出片言隻語的批評,不敢發表有損美國形象的言論。反對派頭面人物,包括余若薇、陳方安生、陳日君、李柱銘全部恍如人間蒸發一樣,不敢回應事件。作為反對派喉舌的《蘋果日報》在報道上故意淡化,並且配合美國對斯諾登的人格謀殺;民主黨和公民黨在立法會不斷迴避直接批評美國。他們都不是傻子,肯定知道如此瓜田李下,肯定會受到輿論批評,在民望上失分,但何以他們連一句「交差式」的批評都不敢?這被認為是夏千福下了嚴令,令反對派頭面人物基本上處於噤聲狀態,突顯出夏千福的強硬作風。

 這次斯諾登事件對香港有兩點啟示:一、本港政壇確實存在一班美國代言人,在關鍵時候一定是站在美國人一邊,為美國的利益服務;二、美國政府對本港政治的介入和操縱已到了明火執仗的地步,反對派必須聽令而行。市民不禁會問,既然香港有某些政客甘於作為美國的扯線公仔,假如「佔領中環」成功為反對派爭取到一個確保入閘的方案,並讓美國代理人藉普選成為本港特首,香港將變成甚麼樣子?會否變成外國勢力的反華橋頭堡?斯諾登事件已說明外國勢力介入絕非杞人憂天,這是本港商討特首普選時不能忽略的問題。

相關新聞
反對派須回應商界對「佔中」的憂慮 (2013-06-24) (圖)
16年手牽手慶回顧獻愛心:各界慶回歸匯聚正能量 手牽手獻愛心守護香港 (2013-06-24)
廿四味:夏千福操控反對派應對斯諾登事件「露了一手」 (2013-06-24)
兩岸服貿協議新篇章 兩會薪火相傳新里程 (2013-06-24)
麥卡錫式政治審查歪風不可長 (2013-06-24)
公民黨公開信始終不敢批評美國 (2013-06-24)
西方走廊:「人權法官」竟然是「欺世大盜」 (2013-06-24)
揚清激濁:「習吳會」推進兩岸經貿交流 (2013-06-22)
自留地:龍尾何來翻惡浪 海馬未曾逆眾心 (2013-06-22)
明刀明槍:反對派四人幫密會要幹什麼? (2013-06-22)
反對派去了哪裡? (2013-06-22)
工聯會持續爭取集體談判權 (2013-06-22)
「信心為零」的鍾記民調是「佔中」心理戰 (2013-06-21)
廿四味:功能組別豈能輕言廢除? (2013-06-21)
解惑篇:比例代表制可檢討 功能組別不可取消 (2013-06-21)
無視美國監控 反對派出賣港人利益 (2013-06-21)
勿讓「佔中」損港金融中心地位 (2013-06-21)
積極廣納英才 不可固步自封 (2013-06-21)
東張西望:中國巧用核威懾是應有之義 (2013-06-21)
來論:公民黨民主黨迴避批評美國 究竟代表誰的利益? (2013-06-20)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