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3年9月12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自留地:見賢思齊 反躬自省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09-12]     我要評論

韋 剛

 日前世界論壇公布的全球競爭力報告,在創新競爭力單項排名香港僅位列23,形勢迫人。在國際競爭日益加劇形勢下,如果香港的大學中學任由職業化學生和政治化教師恣意搞政治,不事做學問做科研,競爭力和創意力就不斷衰退。香港要擴大範疇,不要過於單一化,吸收各地優質生源,與內地優勢互補,擴寬視野拓闊出路開闢新領域,為香港的持續發展提供實質基礎力量,切勿閉關自守固步自封。

 本港反對派反對「大學學生大陸化」,與反對派一貫以來反中反融合一脈相承。今天反對派的嘍囉們自編自導自演的反內地學生鬧劇只會成為他們反中反港歧路上的一顆不成器的石頭而已。

 自從新一任政府上台以來,反對派內外夾攻掀起了一連串全面的進攻,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反中反「大陸化」,然後就肆無忌憚地舉起米字旗和龍獅旗,自稱不是中國人、要求「港獨」。他們無孔不入見縫就鑽,近年更禍延教育陣線,把毒手伸進大中小學,一批有明顯政治傾向的教師把違反正當的政制改革路向的行動帶到學校,鼓動青少年學生參加犯法行為;參加反對派激進組織的教師帶頭在鬧市咒罵正常執法的警察……。今年6月一批網民發起「反對本港大學生大陸化」行動,集資在三張本港報紙登廣告說內地學生到港「搶書讀、爭工做」,意思是說內地學生佔了本港大學學位,使他們望門興嘆;畢了業又面對失業。把這種現象歸咎於內地來的大學生。

內地生來港升學十分正常

 自改革開放以來,內地高等教育發展迅速而且質量不斷提高,一部分經濟條件較好的尖子學生會到外國或香港升學,這是十分正常的事;而且本港和各地大學往往都設有各式各樣的獎學金助學金,幫助有能力求上進的外地學生。內地學生來香港的,大部分是研究生修讀碩士博士的,他們有經濟能力或者有獎學金助學金,加以本地生由於種種原因不願意讀研究院,所以,研究生以內地生佔多數並不稀奇。其實,內地研究生交的學費要比本地生多。當然,大學培養一位碩士或博士,所需的費用要較學生付出的學費高,香港納稅人「埋單」的大學教育也資助了內地學生。但是從道義上說,大家都是中國人,大家都同樣地公平地接受高等教育,大家將來都同樣地為大眾服務,大學接受的學生同樣地都是以優才作標準。青年學子如果有心向學求上進,只要夠質素成績達標,不愁沒有可進入的大學校門。況且,內地有很多水平很高的大學歡迎香港青年,香港學生甚至可以優待入讀。

港生勿怨天尤人

 香港中學畢業生為什麼會感嘆難入大學、拿到學位又嘆入不到研究院?其中一個原因是要看成績學養。內地大學學術水平提高得很快,大學生一般學習認真,學科範圍廣泛,加以國家全面發展,需要培養各種專業人才。不似香港近年,由於經濟上較著重地產與金融,轉型較慢,所以大學教育亦以此最為吃香。大學畢業生入世後,發現學有未足之時就經常針對其入行專業而參加進修課程,較為急功近利。因此,反而不似內地畢業生具有較長遠的治學及研究方向。我的一位中學同學後來在香港大學任工程系教授,三十多年前便收內地博士研究生,現在桃李滿門已培養博士幾十位,他們全部返回內地工作。目前似乎有這現象:內地研究生取得碩士或博士學位後,很少留在本港從事一般技術工作。留下來的多數是金融、國際貿易等尖端人才。例如:港交所的CEO李小加是廈門大學外文學院畢業生,然後在美國取博士再「海歸」回來在港工作。幾天前仙逝的國際經濟學大老、對中國經濟改革具影響的高斯(Ronald Coase 1910-2013),是美國芝加哥學派掌門人,對中國滿腔熱情及期望,我國學術界對他也滿懷尊敬,在我國大學三甲之內的浙江大學成立高斯經濟研究中心,其中一位負責人王寧教授,1990年北京大學畢業然後負笈美國芝加哥大學研究院,得高斯賞識,1998年聘為助手,至2002年獲博士學位後續在該校任博士後,獲轉任亞利桑那州大學教授然後返浙大任現職。中國培養出來的人才在祖國或外國嶄露頭角事業有成的比比皆是,本港大學和外國大學都對培養中國研究生有信心有興趣。本港中學畢業生和大學畢業生,如果有志向上繼續深造,機會是存在的,切勿怨天尤人,把失敗的原因推向別人。老夫子韓愈說:「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就其如周公者。」所以,青少年應該去其不合時宜的惡習,把精力放在正道上,不要走上邪道。

兩地人才互補實幹興邦

 隨著時代的發展,香港的大學也應注意對學生的全人培育及學科種類和內容的擴展。胡適有一句老話:「為學要如金字塔,要能廣大要能高。」祖國幅員廣闊、物產繁多、經濟蓬勃導致大學專業亦百花齊放,既廣且專,來港就讀研究院的精英學子,大多身懷大志、才智兼備。香港穩定發展繼續繁榮必須具相應的各行業專門人才,在培養人才方面就必須從大學教育著手。內地學生及學者在通識和專科的修養都廣泛而有深度,而且普遍地都較本港學生有較全面的實戰經驗,他們通過在香港的進修會很快掌握專門知識,然後結合實際靈活運用。改革開放之始,我和同事回內地工作,初期內地人員連圖紙也看不懂,但半年後,他們便可以獨立工作。為了香港的向前發展,完成「香港夢」,本港的知識分子和專業人士應該和內地行家共同努力、取長補短、互相學習、實幹興邦。

相關新聞
張曉明善意提醒港提升創新能力值得重視 (2013-09-12) (圖)
廿四味:張主任欣賞使用新科技 更鼓勵香港青年創新 (2013-09-12)
自留地:見賢思齊 反躬自省 (2013-09-12)
「佔中戰爭論」挑動對抗 (2013-09-12)
管見集:戴耀廷的假「公投」必然失敗 (2013-09-12)
東張西望:香港GDP佔國家總量由25%到3% (2013-09-12)
直資學校收生政策正面睇 (2013-09-12)
鄺保羅大主教指普選非靈丹妙藥乃暮鼓晨鐘 (2013-09-11) (圖)
廿四味:戴耀廷以「假公投」綁「佔中」打什麼算盤? (2013-09-11)
環球視野:從綏靖主義禍害看香港政治生態 (2013-09-11)
西座內望:林慧思苦肉計志在衝擊警權 (2013-09-11)
「真普聯」第四方案仍違《基本法》 (2013-09-11)
落實CEPA 開小門創雙贏 (2013-09-11)
管見集:張曉明提醒港競爭力和創意力受挑戰有的放矢 (2013-09-10)
廿四味:范國威這個偏激投機政客是如何煉成? (2013-09-10)
龍聲飛揚:中央粉碎「B計劃」謠言 堅決在法治軌道推進普選 (2013-09-10)
解惑篇:一個居心叵測的廣告 (2013-09-10)
張德江講話重在「三挺」 (2013-09-10)
政經多面體:加快市區重建 解決劏房問題 (2013-09-10)
反對派歡呼新《檢控守則》說明什麼? (2013-09-10)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