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 巍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
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十三次會議於今日在吉爾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凱克舉行。本次上海合作組織峰會的主題是研究部署進一步深化成員國睦鄰友好合作關係的舉措,並就重大國際和地區問題交換意見,協調立場。上合組織成員國元首將簽署並發表《比什凱克宣言》,以通過決議方式批准《長期睦鄰友好合作條約實施綱要》,見證簽署《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政府間科技合作協定》。
上海合作組織成立於2001年,由「上海五國」元首會晤機制發展而來。2003年9月25日,上合組織六國總理在北京簽署《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多邊經貿合作綱要》,確定了該組織區域經濟合作的基本目標和任務、合作的優先方向和領域。以此為標誌,上合組織區域經濟合作步入實質性實施階段,上合組織成員國大力開展經貿、能源、農業、交通、通信、質檢、環保等領域的交流合作,提高了成員國經濟競爭力和共同防範風險的能力。
隨著經貿合作的逐步深入,投資逐漸成為上合組織成員國合作的重要方向。近年來,各成員國積極調整與投資相關的政策法規,投資的社會環境、經濟環境和監管環境明顯改善,相互投資規模迅速擴大,投資領域逐漸拓寬。中國企業通過跨國公司在哈薩克斯坦石油資產的收購、投資開採哈石油區塊和建設中哈石油管線等項目,投資金額超過60億美元。上合組織成員國已經成為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重點區域。而上合組織成員國對華投資也不斷擴大,累計對華投資合同金額超過20億美元。
上合組織成員國中,俄羅斯和中亞四國都是能源非常豐富的國家,能源產業日益成為這些國家國民經濟的支柱。能源合作是上合組織成員國間增強互信、互利共贏的重要內容。上合組織各成員國圍繞《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多邊經貿合作綱要》,在能源領域確立了19個項目,開展雙邊和多邊合作。能源資源的互補帶動了各國經濟發展和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建設、能源消費結構以及人民生活的改善。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正式開通,標誌著中國與包括上合組織成員國在內的中亞地區的合作共贏取得重大進展。
儘管國際金融危機對各成員國和上合組織產生一定影響,但綜合各方面因素看,危機也給區域經貿合作帶來機遇。首先,各成員國應對危機的經歷和經驗,共同應對挑戰和克服困難的決心將進一步增強上合組織凝聚力;其次,為了刺激國內消費和提振經濟,各成員國全面加快了區域基礎設施建設,客觀上促進了上合組織「發展網絡型基礎設施建設」戰略決策的落實;第三,各成員國重視經濟結構調整,努力提高經濟質量,為上合組織今後擴大合作領域和規模奠定了堅實基礎。
目前,各成員國間的合作大多是以雙邊形式開展,加強上合組織框架內的多邊合作是必然趨勢。由於成員國的市場發育程度和產業結構、貿易競爭力存在很大差別,上合組織成員積極通過雙邊和次區域合作方式來推進多邊合作,為最終過渡到覆蓋所有成員國的經濟一體化創造了有利條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