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3年9月17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廿四味:李柱銘向英國獻媚顯露護主心切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09-17]     我要評論

馬 彥

 英國外交及聯邦事務部國務大臣施維爾日前發表一篇文章,表示英國為香港政制發展隨時準備提供任何支援。文章公開後立即受到社會各界強烈批評。然而,民主黨創黨主席李柱銘接受反對派喉舌《蘋果日報》訪問時,聲稱英國有責任就香港普選出聲,甚至認為英國早該發聲,護主心切的漢奸嘴臉表露無遺。事件再次揭露這些英美勢力在香港扶植的代理人,只會維護英美利益,廣大愛國愛港的市民,須時刻警惕這些出賣國家和香港利益的人,避免落入外國勢力圈套。

 香港的政制發展是中國主權範圍內部事務,英國以至其他西方國家企圖藉政制事宜干預,任何愛國愛港的市民都會反對。李柱銘作為英美勢力扶植的代言人,說出維護英國損害港人利益的言論,和廣大市民從國家和香港利益設想的出發點截然不同,形成了強烈對比。英國高官表達了介入香港的言論,李柱銘立即附和英國「有責任為港人抱不平」,甚至「嫌英國出聲出得遲」,處處顯露維護英國利益的嘴臉。他又以普選作為掩飾,再以「國際」二字為英國在香港事務上說三道四製造借口,認為隨著英國的表態,政改問題有望提升到國際層次云云。

 繼美國駐港總領事夏千福對香港普選妄加評論後,英國又在短期內聲言會支援香港普選,反映英美勢力正向香港的英美代言人發施號令,要求裡應外合,李柱銘甘當英美反中馬前卒,須要即時為這些損害國家利益的主張在香港唱和,公然和這些外國勢力聯手干預香港政制發展和普選,凸顯李柱銘出賣國家利益的險惡用心。「維基解密」早已披露,李柱銘就是英美扶植的港版「四人幫」之一,這些人成為美國滲透香港的工具。越來越多的事實被揭發後,李柱銘的賣國行為已無所遁形,在國家核心利益面前,李柱銘想到的是英美利益,從無考慮到外國勢力介入會損害香港的繁榮穩定。

 長期以來,李柱銘經常尋求西方國家「制裁」中國,他亦樂此不疲向英美政府就香港情況「告狀」,甚至多番邀請英美政府干預香港事務,盡顯他不惜冒漢奸之名服務英美政府。李柱銘有「現代吳三桂」的稱號,他為美國服務的許多言論,香港人都不會忘記。就在最近的斯諾登事件中,特區政府已聲明,在未獲得足夠資料處理臨時拘捕令的情況下,並無法律依據限制斯諾登離境,這說明美國要求特區政府遣返斯諾登沒有道理,但李柱銘竟然要香港向美國作出交代,他所謂相信法院會依法辦事,原來是要將斯諾登「依法」送回美國受審,對於美國粗暴侵入中國內地和香港的網絡,卻倒過來指特區政府不是。1999年,美國轟炸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殺死了中國記者和公民,李柱銘在立法會卻以英語發言,為美國的法西斯行為辯護,漢奸形象顯露無遺。

 香港回歸16年,英國仍要干預香港事務毫無道理,現在甚至要以歪理歪曲《中英聯合聲明》,為英國粗暴介入香港政制製造借口,愛國愛港者都必會義正嚴辭地駁斥。李柱銘不惜為英美主子內外勾結,損害香港繁榮穩定,必被廣大熱愛香港的市民唾棄。

相關新聞
李源潮會見香港公務員談話傳遞三條重要信息 (2013-09-17)
管見集:施維爾干預論與英國「支援」奪權的圖謀 (2013-09-17)
單程證審批制度行之有效 (2013-09-17)
政經多面體:需求浮動難測 置業量力而為 (2013-09-17)
來論:香港普選豈容英美干預 《蘋果》歪論暴露「誰是老闆」 (2013-09-17)
廿四味:李柱銘向英國獻媚顯露護主心切 (2013-09-17)
環球視野:英國干預香港普選 施維爾不打自招 (2013-09-16) (圖)
廿四味:反對派配合美英干預引狼入室妨害普選 (2013-09-16)
每周輿論動向:張曉明點出「公民提名」要害 輿論批英國干預香港普選 (2013-09-16)
特首誠意落區 市民支持施政 (2013-09-16)
西座內望:林慧思倒戈反攻「人力」 源於蕭黃之爭 (2013-09-16)
宏觀規劃 適時調節 (2013-09-16)
張曉明點出「公民提名」要害 反對派應知所進退 (2013-09-14)
管見集:香港政治激進化根源並非比例代表制 (2013-09-14)
高斯與中國情誼永在 (2013-09-14)
反對派政客為何「挺夏」? (2013-09-14)
西方走廊:白宮「糊塗帳」繼續「害人害己」 (2013-09-14)
通識應從基礎理論開始 (2013-09-13) (圖)
廿四味:「真普聯」為何拋出第四方案? (2013-09-13)
「佔中」鬧劇是一部反面教材 (2013-09-13)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