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滿林
政府日前公布人口政策諮詢文件,提到有關香港面對人口老化、就業勞工呈現不足現象。商界人士希望政府考慮輸入外地勞工來紓解勞工短缺問題,但本港勞工團體卻對引入外勞表示反對和憂慮。恐怕損害本地勞工的就業機會和權益。
日前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在出席一個人口政策公眾論壇時表示,培訓新移民可以補足本港一些行業勞工人手不足。這個提議,可謂點到關節,遠比提出輸入外勞解決人手短缺實際可行可取。何必捨近圖遠,有「現成」唔用祈求外人幫手,正所謂「求」得到未必好,隨時易請難送,手尾長矣。
林鄭司長透露,去年從內地新來港人士的年齡中位數為36歲,屬活躍勞動人口,遠比許多要靠體力勞動工作的行業如建築業、物流運輸、清潔服務業、地盤馬路維修等現職工人年輕。而目前本地呈現勞工短缺亦正是以上這些行業。只要加以培訓,相信每年新來港的移民足可填補這些行業的勞工短缺。許多新移民初到香港,對環境一無所知,對如何找尋工作感到一籌莫展。若能有個專為新移民介紹工作的部門和機構去幫助他們、培訓他們,定能解決新移民就業問題,釋放許多勞動人手。
個人認為,培訓新移民融入有關行業,遠比輸入外地勞工可取,又免除許多不必要的「手尾」,減少勞工界與資方的矛盾和衝突,可謂一舉兩得。從歸屬感來說,新移民畢竟不似外勞。一、新移民能夠來港,多數都有親人在港才能成功申請來港定居,必定在港長期居住生活及工作。無論對己或對港都會有貢獻,對港歸屬感肯定無疑。二、引入外地勞工,只能紓解一時的勞工短缺,然則一旦經濟環境有變,失業率上升的時候,有關外地勞工如何處置?提前解約麼,僱主必然受到索償或面對法律問題;繼續做下去,這就對本地勞工不利不公,必然引起勞資衝突,因為本地勞工都失業,為何資方還繼續僱用外地勞工,搶本地勞工飯碗?
輸入外勞始終不是長久之計。目前本港的勞工失業率雖然偏低,有些行業人手出現一時短缺,但仍有數萬勞工處於失業及半失業狀態。若能善用新移民,加以培訓安排推介,相信定能解決某些行業人手短缺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