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潤華
最近,香港社會因免費電視發牌事件爭議不休,部分巿民質疑為何「三揀二」而不發出三個牌照予自由巿場淘汰?有部分議員更以公眾知情權為由,援引《特權法》要求政府公開披露討論細節及文件。香港是個法治社會,依法辦事是一切制度的基石,行會保密制及集體負責制沿襲以久,確保政府有效施政及決策,絕不可輕易改變及動搖。該議案上周四立法會上終被否決。
俗話說:「家和萬事興」,香港的發展需要穩定的局勢。惜近幾年很多政策及計劃未能順利通過、實施,個別議員又以「拉布」手法表達意見,影響法制,甚至出現部分巿民與政府磨擦,一些政策、措施被迫要拖延執行,如果長此下去,政府施政接近「半癱瘓」狀態,後果不堪設想。有道是: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相信大家亦都不希望看到香港的未來仿若劉伯溫《賣柑者言》所言「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現象。
香港曾是「亞洲四小龍」之一,經濟蓬勃廿餘年,經歷多次風浪仍然屹立不倒、穩健發展,主要是巿民與政府和諧相處,又適逢內地經濟騰飛,中央政府在各項政策上予以扶持,例如:推出自由行、CEPA、放寬內地企業來港上巿條件等等,為香港送上「及時雨」,帶來許多商機,促進經濟發展。香港背靠祖國,得佔天時、地利,保持繁榮、穩定,從而奠定了成為國際金融中心之一的地位。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部分人不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局面,整天都在內鬥、內耗,蹉跎歲月、不思進取,必定阻礙香港的經濟繁榮。反觀向來被視為香港競爭對手的新加坡,這些年的發展令人刮目相看,政治穩定,社會繁榮,多元民族和諧相處,各項建設依期完成,外國投資者也充滿信心。前不久於會所和一位在新加坡營商的朋友聊天,他說新加坡這幾年各項建設確實不錯,GDP不斷增長,人民安居樂業,一片欣欣向榮,值得本港學習、借鑒。新加坡不像香港可以「近水樓台先得月」,有祖國強勁的支持,而是孤立無援,能取得今日之成功,靠的是自力更生,奮發圖強,憑藉的是政府與人民的協調。他預料今後香港如再不反省並自我檢討、奮起直追,將來勢必走下坡路。
如果港人還不覺醒,不僅有可能被老對手拋離,同時也有可能被上海後來居上。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期望立法會、行政會議與各黨派、社團及大商會等,抱着同舟共濟的精神,求同存異,齊心合力,消除香港走向降格、退步的危機,共同為香港及巿民共謀福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