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上海自貿區將著力推進人民幣跨境使用。網上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章蘿蘭 上海報道)中國人民銀行昨日公佈《關於金融支持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的意見》(簡稱《意見》),備受關注的上海自貿區金融創新方案終於揭開神秘面紗。《意見》明確,將著力推進人民幣跨境使用、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利率市場化和外匯管理等領域改革試點。但與此前業界預料的不同,方案最終由30條「意見」的形式出現,此舉預示後續仍將有更進一步的操作細則出台。
圍繞上海自貿區金融創新的尺度與步伐,幾個月來各方爭議頗多。《意見》首先指出了上海自貿區深化金融改革的三大原則,並將「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進一步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列為首要。實施步驟上,《意見》稱將堅持以「風險可控、穩步推進,適時有序組織試點」為原則,「成熟一項、推動一項」。
推動資本項目可兌換
事實上,風險防控在《意見》中被多次提及。《意見》著重從宏觀審慎管理的角度,制定了一系列風險防範措施,實施全過程風險管理,主要通過分賬核算管理的方式,企業開立自由貿易賬戶,服務試驗區企業的金融機構設立試驗區分賬核算單元等。《意見》並透露,人民銀行和上海市政府將加強監測分析,密切關注跨境異常資金的流動,並對區內機構實施分類管理,央行還可根據形勢判斷,加強對試驗區短期投機性資本流動的監管。
《意見》並明確了金融支持試驗區實體經濟發展、便利跨境投資和貿易的四個方面:一是探索投融資匯兌便利化,推動資本項目可兌換進程,進一步擴大試驗區對外開放,支持企業走出去;二是擴大人民幣跨境使用,使區內企業和個人更加靈活使用本幣進行跨境交易,降低匯兌成本,減少匯率風險;三是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加快改革進程,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四是深化外匯管理改革,進一步減少行政審批,逐步建立與之相適應的外匯管理體制。
設立分賬核算方式
業界認為,《意見》在個人資本項下開放步伐較大。《意見》提到,試驗區內的居民可通過設立本外幣自由貿易賬戶實現分賬核算管理,開展投融資創新業務,並規定居民自由貿易賬戶與境外賬戶、境內區外的非居民賬戶、非居民自由貿易賬戶以及其他居民自由貿易賬戶之間的資金可自由劃轉。居民自由貿易賬戶及非居民自由貿易賬戶可辦理跨境融資、擔保等業務,條件成熟時,賬戶內本外幣資金可自由兌換。
上海自貿區成立後,引來中外資金融機構紛紛搶灘。值得一提的是,根據昨日公佈的《意見》,為區內主體提供金融服務的機構,不限於「區內」金融機構,而是擴展到「上海地區」。《意見》指出,上海地區金融機構可根據人民銀行規定,通過設立試驗區分賬核算單元的方式,為符合條件的區內主體開立自由貿易賬戶,並提供相關金融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