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強 香港工商專聯會會長 資深時事評論員
香港影視鉅子、慈善家邵逸夫先生豐盛多彩百年傳奇人生,身後留下一份影響華人世界的崇高風範和長存事業,如此人生,可以無憾。國家主席習近平、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等中央領導人發來唁電,習近平主席高度讚揚邵逸夫先生一生熱愛國家,關心民祉,慷慨捐贈,惠及多方。其愛國之情,其為國之志,人們將銘記在心。張德江委員長高度評價邵先生畢生秉持愛國情懷,投身報國事業,維護香港繁榮穩定,熱心公益,澤被後世,風範永存。筆者認為邵逸夫的愛國之情,為國之志,也體現在邵氏電影對中國文化的傳承方面。
邵逸夫締造了香港影視的黃金時代,毫無疑問,在香港乃至中國文化史上,邵逸夫都是一個歷史性人物。「我生產電影,核心觀眾就是中國人」--這是邵逸夫一生遵守的製片宗旨。邵氏影視構建的文化中國,勾起了全球華裔觀眾的懷鄉情結和民族情懷,他們所有的懷鄉情結都化作邵氏影視創作的源泉,通過邵氏影視來表達香港和海外華人眼中的中國文化。
邵氏電影都以中國文化為主題
邵逸夫成立的邵氏電影公司,曾經每年出產數十部電影,都以中國文化為主題。邵逸夫在1980年擔任電視廣播有限公司行政主席後,讓全世界的華人看到了富有中國文化特色的節目。邵逸夫無論是辦電視台還是開電影製片廠,都是以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為主旨,在邵逸夫的電視劇以及電影裡,人們可以看到很多中國傳統文化的映射。
邵氏電影在兩岸政治對峙時期,維繫着全球華人的文化向心力。邵逸夫的影視王國在南洋起家,而邵氏不少台前幕後人員來自南洋,亦強化了香港與東南亞的聯繫。邵氏電影打造香港成為「東方好萊塢」,對東南亞乃至全球華人產生了巨大影響。星、馬、柬、泰、越、緬、老、菲、印等東南亞國家,長久以來一直是海外華人主要的聚居地。東南亞地區華人的總量,以及佔各所居國人口的比例,至今還是位居世界華人在海外各國的前列。邵氏電影培育了廣大的華人文化觀眾,讓東南亞各國,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後的近40年裡,成為海外華人文化產業圈中,最大和最重要的市場。
香港有邵逸夫就成為全球華人文化綠洲
內地學者余秋雨曾稱:「香港有饒宗頤,就不是文化沙漠。」筆者要說:「香港有邵逸夫,就成為全球華人的文化綠洲。如果沒有邵氏影視對中國文化的傳承,中國文化就會出現斷層。」六十、七十年代邵氏長達20年的全盛期,栽培了一批風靡一時的明星及導演,也開創了多元化片種,包括黃梅調、武俠、功夫、風月、時裝歌舞、宮闈,是港、台、東南亞華語片的標誌。特別是邵氏電影中的武俠功夫片,成為華人的集體記憶,也是當時國外了解中國文化的窗口。邵氏武俠片濃墨重彩的兄弟情誼和江湖義氣,是對中國傳統文化仁、義、禮、智、信、忠、孝、節、勇、和的書寫和放大。
邵氏武俠電影傳承中華民族價值取向
作為幾千年來中華民族的上述主要價值取向和道德要求,滲透在中華民族的血液中,鑄就了中華民族的特殊品質,在邵氏武俠片中都有充分的蘊含和體現。自孔子倡導「仁」學以來,「仁」成為中華民族的「共德」和「恆德」;中華傳統文化把「義」作為人生的終極目標和價值取向;「禮」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突出精神,仁心愛人是禮的內在精神,恭敬辭讓是仁的外在表現;「智」是知道遵道,學而致知,不知不覺,智而不奸;「信」是中國人立身之道、興業之道、治世之道;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精「忠」報國、捨生取義的優良傳統;「孝」乃德之本,善孝為先;中華民族講氣「節」、重操守、重名節、軟利慾,歷經千百年的錘煉和發展;「勇」是中國傳統文化蘊涵的自強不息、英勇頑強的剛健精神;中華傳統文化把「和 」 作為最高價值,和睦夫妻、和洽家族、順和鄰里、和諧社會、協和萬邦、天人合一、和氣生財、和平天下、和衷共濟,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最高境界和最高目標。正是這樣一套傳統中國價值觀,維繫了當時海外華人社會基本的人倫道德與人際關係;而海外華人對邵氏武俠片的追捧,也使得這套價值觀得以傳播和強化。邵氏武俠電影造就了全球功夫熱潮,是早期的全球化現象,亦是西方創新認識中國文化的經典案例。
傳承中國文化的傑出使者
著名導演李安曾在電視節目中表示,正是邵氏武俠片讓他建立中國人身份的認同:「身份建構的過程中,胡金銓、李翰祥的電影,電視上、書本裡的知識都發揮了作用。這如同做夢一樣,它們傳達的東西很抽象,你未必理解每一樣東西,但是作為中國歷史的一部分已經進入你的血液。我認為胡金銓的武俠電影和現在的功夫片不同,他講述的是劍俠精神,不是打鬥,現在的功夫電影只有打鬥。胡金銓的風格與中國歷史有關,他用劍俠的世界講述抽象的中國文化,引導你進入一個傳奇的、如畫的中國世界。」實際上,後來李安的《臥虎藏龍》、王家衛的《一代宗師》,都吸取了邵逸夫武俠電影的中國文化內涵。
《射雕英雄傳》、《神雕俠侶》、《鹿鼎記》,是邵氏最擅長的武俠題材,金庸從此在內地風靡。其中《射雕英雄傳》作為被華人地區電視台播放最多次數和出版音像製品最多版本的電視劇,影響了內地整整一代人的價值觀、擇偶觀。而現代劇中最為出名的則是三部年代劇:《京華春夢》、《上海灘》、《萬水千山總是情》。其中《京華春夢》改編自張恨水的小說《金粉世家》,三部電視劇在內地引發轟動效應,啟蒙了一代人對於香港文化的想像,周潤發、趙雅芝、汪明荃成為當時年輕人心中的偶像。
從邵氏影視看中國文化的傳承,邵逸夫當之無愧是傳承中國文化前無古人的傑出使者,正所謂:「邵公逝兮廣廈在,德道永兮歸蒼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