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中行 資深評論員
激進反對派教師組成聯盟競逐「教協」領導層,針對的其實是民主黨。眾所周知,民主黨與「支聯會」、「教協」從來都是三位一體。但近幾年情況卻出現變化,司徒華逝世後,「支聯會」主席位子落入得到外國勢力信任的激進派李卓人手上。之後李卓人更意圖全面掌控「支聯會」,在早前的常委會換屆選舉上派出大批親信競逐,雖然最後功敗垂成,但已經清楚顯示激進反對派清除民主黨勢力的路線。現在又到了「教協」換屆,激進派自然不會放過機會。激進派的盤算很簡單,他們要將政改方案拉倒,當中的關鍵就是將溫和力量綑綁住。然而,前一段時間多次綑綁都失敗了,正面戰場失利,於是改為從側面夾擊,通過控制「教協」、「支聯會」,利用這兩個與民主黨關係密切的組織,由外而內向民主黨施壓,最終就是令民主黨就範,在政改上乖乖歸隊。
兩年一屆的「教協」理事會及監事會踏入換屆期,2014至16年度的理監事選舉早前截止提名,但與過去不同的是,今屆選情異常激烈,更罕有地有會員組成聯盟參選。早前就有19名教育界人士組成了「進步教師同盟」參選,組織自稱「進步教師」,本身就挑釁味道十足,暗指現屆的「教協」領導層保守、退步;而「進步」在反對派內的意思,基本上與激進同義,就如一眾激進反對派往往自稱為「進步民主派」一樣。再看這個聯盟的核心人物,如韓連山、吳美蘭、陳竟明、梁德賢、孔令暉等。單看這個名單,就知道這個所謂「進步教師同盟」根本就是激進反對派在教育界的分支,這次大舉參選,不過是藉着「教協」換屆,意圖全面奪取「教協」領導權,以配合激進反對派之後一連串的政治對抗行動。
「進步教師同盟」實為激進反對派
「進步民主派」的核心人物韓連山,是「教協」理事,政治立場偏激,去年曾與范國威、毛孟靜、譚凱邦及多名社運人士發起所謂「抗融合.拒赤化」行動,在本港報章上刊登鼓吹「去中國化」廣告,及後他們更在「台獨」報章上刊登宣傳「港獨」廣告,引發社會輿論譁然,其激進立場連不少反對派人士也為之側目。至於陳竟明是前民主黨副主席,也是當年民主黨內的改革派核心之一,與范國威關係極為密切。值得指出的是,他更是一名投機政客,當年曾與黃偉賢競逐民主黨正副主席,與黃偉賢有協議,一旦其落選主席,則與黃共同競選副主席,當其落選主席後,竟背信棄義,臨時出賣黃偉賢,改為與何俊仁合作,終獲任副主席一職,引起不少爭議。近年他又轉向激進路線靠攏。至於政治教師吳美蘭、梁德賢、孔令暉等,在學界一向以激進見稱。這樣一群人組成的「進步教師同盟」,其立場可想而知。
事實上,他們結成聯盟參選「教協」領導層的原因,不但是要奪取「教協」領導權,更是要改變「教協」的路線。韓連山不諱言「教協」的立場令他極為不滿,他更以「國教」事件為例,指「當時傾向接受國民教育科的修訂稿,我則強烈反對設國民教育科,倡議將五十三萬元支援津貼歸還教育局,但協會不支持,甚至其後我絕食都沒跟『教協』有共識。」他更直言,因與現任理事的看法有差距,自己變成會內少數聲音,發揮作用不大,因此希望集結意志相同的人影響「教協」。這說明激進反對派謀佔「教協」,目的就是要改變「教協」的路線,令「教協」更加向激進反對派靠攏,變成其衛星組織,在將來再發生政治事件時,「教協」可以走得更前更激,更加積極發動學生參與其中,為激進反對派培訓生力軍, 這是激進反對派要佔據「教協」的原因之一。
夾擊民主黨志在綑綁
另一方面,激進派要將「教協」握在手上,也是為削弱民主黨實力,利用「教協」對民主黨兩面夾擊。眾所周知,民主黨與「支聯會」、「教協」在過去一段長時間,基本上都是三位一體。但近幾年情況卻出現了變化,在司徒華逝世後,「支聯會」主席的位子理應由蔡耀昌接任,但最後卻落入得到外國勢力信任的激進派李卓人手上。之後,李卓人更意圖全面掌控「支聯會」,在早前的常委會換屆選舉上派出大批親信競逐,意圖將民主黨勢力清除出「支聯會」,雖然最後功敗垂成,但已經清楚顯示激進派狙擊民主黨的路線。現在又到了「教協」換屆,激進派自然不會放過機會。韓連山直言「教協」內老臣子如潘天賜、徐漢光、陳漢森、張文光等坐鎮四十年,若由原本理事操控監事會亦不健康,等於「同聲同氣,左手監察右手。」 希望通過有新血加入,可以改善會務透明度。當然,改善透明度是假,清除民主黨的勢力才是真。
激進反對派的盤算很簡單,他們千方百計要將政改方案拉倒,當中的關鍵就是將溫和力量綑綁住,特別是民主黨。然而,前一段時間激進反對派多次綑綁都失敗了,正面戰場失利,於是改為從側面夾擊,通過控制「教協」、「支聯會」,利用這兩個與民主黨關係密切的組織,由外而內向民主黨施壓,最終就是令民主黨就範,在政改上乖乖歸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