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4年1月21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政經多面體:引仲裁機制解決補地價可取


曾淵滄博士

今年特首的施政報告中,房地產政策落墨不少,主要的工作是多建房屋。

目前所謂的「辣招」有相當成效,代表香港二手樓價走勢的中原城市領先指數已在「辣招」推出後向下調整4.8%。不過,以「辣招」來壓抑需求畢竟只是臨時措施,治標不治本。要真正壓抑房地產泡沫的方法依然是靠增加房屋供應。今年的施政報告就用了不少篇幅敍述發展局的工作,除了接受長遠房屋策略委員會提出的十年建屋47萬個單位的目標之外,也努力尋找更多土地,及通過改變用途來建屋。更重要的是,推出一個新的政策,即引入仲裁方法來處理補地價的爭議。

向來,補地價的金額是通過地產商與政府官員以「討價還價」的方法來決定。這種方法時間很長,每一回合的談判就用了好幾個月;數個回合的談判,一年就過去了。一年過去,樓價有變,談判又得重新開始。這種談判方法有兩個嚴重的問題:一是自從梁展文事件之後,政府官員都很擔心被指責為「官商勾結」,在談判過程中不易讓步,官員不讓步,就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二是工廈重建的補地價談判完全失去靈活性,理由是今日的所謂工廈,實際上多數已非法地更改用途,變成辦公樓,因為非法更改用途已經非常普及,工廈的實際市場價格已經不是純工廈的價格,而是介乎於辦公樓與工廈之間的價格,而所謂補地價,就是以新用途的地價估值減去舊用途的地價估值。過去許多年,香港工業式微,政府已經沒有再推出工業土地到市場,換言之,政府也缺乏最新工業土地的「市場」價值。這個所謂的「市場」價值是假設這些工廈的真正用途不是純工業用途,而是改裝成辦公樓後的用途。既然非法改裝如此普及,今日「工廈」的「市場」價值不低,遠高於真正的工廈。但是,政府在補地價的談判過程中,因無法取得這些「工廈」的真正市場的價值,而無法與申請更改用途的「工廈」業主達成補地價的協議。

因此,仲裁應該是最理想的解決方法。通過仲裁,補地價的過程可以加快,就可以加速提供大量新的土地,大量農地可以轉變成住宅用地、商業用地、酒店用地,大量工廈也可以活化,正式改變用途,而不是非法改裝。我希望發展局能盡快公佈補地價的仲裁方法,不過最重要的是,仲裁結果是政府與地產商雙方都接受的結果,不允許輸棄贏要。

相關新聞
泰國「封城」說明什麼? (2014-01-21)
「佔中」與「台獨」勢力勾結的危險信號 (2014-01-21)
中國全球貨物貿易第一的思考 (2014-01-21)
政經多面體:引仲裁機制解決補地價可取 (2014-01-21)
特首普選解讀系列:龜步與快馬冇得比 (2014-01-21)
堅守中央「底線」就必須守好提名環節「前門」關 (2014-01-21) (圖)
廿四味:拉倒普選黑心眼 (2014-01-21)
蘇貞昌自比「台獨孤鷗」 只會引民進黨入死胡同 (2014-01-20)
每周輿論動向:港輿論:施政報告扶貧助弱規劃長遠 (2014-01-20)
東張西望:美國斡旋亞太實為重返亞太 (2014-01-20)
王振民依法有據 郭榮鏗違憲理虧 (2014-01-20)
特首普選解讀系列:不愛家,哪能管家? (2014-01-20)
激進反對派謀佔「教協」 夾擊民主黨 (2014-01-20)
廿四味:李怡露出「底牌」 (2014-01-20)
龍聲飛揚:施政報告幫助年輕人各展所長實現人生夢想 (2014-01-18)
防軍國復辟 為正義發聲-致池田大作會長的公開信 (2014-01-18)
陳方安生才是無節無理無板無眼 (2014-01-18)
施政報告回應基層市民訴求 (2014-01-18)
中國成全球第一貿易大國的啟示 (2014-01-18)
《施政報告》規劃香港未來藍圖 (2014-01-17)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